和顺古镇景观风貌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1 古镇现状 | 第9-10页 |
1.2.2 “和顺模式”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1 文献收集法 | 第13页 |
1.4.2.2 实地调研法 | 第13页 |
1.4.2.3 归纳演绎法 | 第13-14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古镇景观风貌的构成与延继 | 第15-18页 |
2.1 古镇景观风貌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1 景观 | 第15页 |
2.1.2 风貌 | 第15-16页 |
2.2 古镇景观风貌的类型 | 第16-18页 |
2.2.1 自然景观 | 第16-17页 |
2.2.2 人文景观 | 第17-18页 |
2.3 古镇景观风貌的传承与延续 | 第18页 |
3 和顺古镇景观风貌的研究与解读 | 第18-50页 |
3.1 和顺古镇概况 | 第18-23页 |
3.1.1 古镇的地理位置 | 第20-21页 |
3.1.2 古镇名称的来历 | 第21页 |
3.1.3 气候条件 | 第21页 |
3.1.4 历史渊源 | 第21-23页 |
3.2 古镇的风貌 | 第23-48页 |
3.2.1 和顺古镇的自然景观 | 第23-27页 |
3.2.1.1 腾云驾雾的山体景观 | 第23-25页 |
3.2.1.2 神秘美丽的陷河景观 | 第25-26页 |
3.2.1.3 奇异的植物资源 | 第26-27页 |
3.2.2 人造景观 | 第27-38页 |
3.2.2.1 建筑 | 第27页 |
3.2.2.2 总兵府和和顺小巷 | 第27-32页 |
3.2.2.3 月台 | 第32-33页 |
3.2.2.4 洗衣亭 | 第33-35页 |
3.2.2.5 宗祠 | 第35-38页 |
3.2.3 人文景观 | 第38-48页 |
3.2.3.1 古镇的历史 | 第38-40页 |
3.2.3.2 赌石文化 | 第40-42页 |
3.2.3.3 读书文化 | 第42-43页 |
3.2.3.4 历史名人 | 第43-45页 |
3.2.3.5 餐饮文化 | 第45-48页 |
3.3. 和顺模式——古镇景观风貌开发模式的探讨 | 第48-50页 |
3.3.1 政府主导是基础 | 第48页 |
3.3.2 企业运作是保障 | 第48-50页 |
3.3.3 群众参与是推动力 | 第50页 |
4. 结语 | 第50-52页 |
4.1 开发利用与规划保护相结合 | 第50-51页 |
4.2 统一品牌与个性特点相结合 | 第51页 |
4.3 旅游业与商业化相结合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