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1.3.1 关于上市公司退市风险成因 | 第12-13页 |
| 1.3.2 关于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预警方法及指标选取 | 第13-15页 |
| 1.3.3 小结 | 第15页 |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 2.2.1 证券市场风险理论 | 第20-21页 |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第3章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风险成因及退市标准分析 | 第24-34页 |
| 3.1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风险成因分析 | 第24-28页 |
| 3.1.1 外部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 3.1.2 内部因素分析 | 第25-28页 |
| 3.2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标准现状 | 第28-30页 |
| 3.3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标准评价 | 第30-32页 |
| 3.3.1 非数量标准缺乏可操作性 | 第30-31页 |
| 3.3.2 连续亏损标准易被规避 | 第31页 |
| 3.3.3 数量标准不够全面 | 第31-3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34-54页 |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34-36页 |
| 4.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 4.2.1 样本选取标准 | 第36页 |
| 4.2.2 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 4.3 预警指标的选取 | 第37-42页 |
| 4.4 预警指标的筛选 | 第42-54页 |
|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4页 |
| 4.4.2 显著性检验 | 第44-48页 |
| 4.4.3 因子分析 | 第48-54页 |
| 第5章 预警模型的建立 | 第54-58页 |
| 5.1 模型的构建 | 第54-55页 |
| 5.2 模型的检验 | 第55-57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 6.2.1 不足 | 第58-59页 |
| 6.2.2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附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