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全版权运营模式探析--基于“BAT”的对比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网络文学产业全版权运营相关概念研究 | 第13-14页 |
2.国内外全版权运营产业模式研究 | 第14-15页 |
3.有关全版权运营存在问题与发展思路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我国网络文学发展现状 | 第17-27页 |
(一) 我国网络文学发展历程 | 第17-20页 |
1. 第一阶段——从网文初现到内容为王 | 第18页 |
2. 第二阶段——从内容为王到渠道为王 | 第18-19页 |
3. 第三阶段——从渠道为王到用户为王 | 第19-20页 |
(二) 我国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现状 | 第20-27页 |
1. 产业格局重组渐趋深化 | 第21-24页 |
2. 泛娱乐平台搭建渐显规模 | 第24-25页 |
3. IP快消模式逐渐开启 | 第25-27页 |
二、网络文学全版权运营模式分析 | 第27-37页 |
(一) 内容层面 | 第27-31页 |
1. 签约作家+兼并文学网站 | 第27-28页 |
2. 深挖作品+IP多元开发 | 第28-30页 |
3. 建立优秀作品奖励机制 | 第30-31页 |
(二) 渠道层面 | 第31-33页 |
1. 搭建全媒体平台 | 第31-32页 |
2. 技术先行+全媒体出版 | 第32页 |
3. 个性化阅读体验+粉丝经济 | 第32-33页 |
(三) 版权延伸层面 | 第33-37页 |
1. 版权获取+受众细分 | 第34页 |
2. 生态布局+开放式合作 | 第34-35页 |
3. 周边衍生+良性互动 | 第35-37页 |
三、基于“BAT”网络文学全版权运营模式对比分析 | 第37-43页 |
(一) 百度文学 | 第37-39页 |
1. 大数据平台精准定位用户需求 | 第37-38页 |
2. 入口资源优势助推“互联网+”升级 | 第38-39页 |
(二) 阿里文学 | 第39-40页 |
1. 开放式版权获取优质内容资源 | 第39页 |
2.“广电+互联网+”模式打造家庭娱乐生态圈 | 第39-40页 |
(三) 腾讯文学 | 第40-43页 |
1. 明星IP实现粉丝经济效益最大化 | 第40-41页 |
2. 社交与互动优势带动全版权运营良性发展 | 第41-43页 |
四、我国网络文学全版权运营存在的问题 | 第43-47页 |
(一) 内容层面 | 第43-44页 |
1. IP同质化现象严重 | 第43-44页 |
2. 优质内容资源缺乏深度开发 | 第44页 |
(二) 渠道层面 | 第44-45页 |
1. 盲目囤积高价IP作品 | 第45页 |
2. 行业壁垒限制优质IP横向拓展 | 第45页 |
(三) 版权延伸层面 | 第45-47页 |
1. 版权创新力度不够 | 第46页 |
2. 版权代理与价值评估机制缺失 | 第46-47页 |
五、我国网络文学全版权运营的优化路径 | 第47-51页 |
(一) 内容层面 | 第47-48页 |
1. 优化作家奖励机制,创新IP内容 | 第47页 |
2. 整合多方资源,深挖作品无形资产价值 | 第47-48页 |
(二) 渠道层面 | 第48-49页 |
1. 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 | 第48-49页 |
2. 加强IP联动开发,形成集聚效应 | 第49页 |
(三) 版权延伸层面 | 第49-51页 |
1. 延伸产业链,打造版权社群经济 | 第49-50页 |
2. 建立并完善版权价值内部评估机制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