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电力系统稳定性定义与分类 | 第10-12页 |
1.2.1 电压稳定定义与分类 | 第10-11页 |
1.2.2 功角稳定定义与分类 | 第11-12页 |
1.3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动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扩展等面积法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电压稳定与功角稳定判别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2页 |
第2章 电压稳定与功角稳定关联性分析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电压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3页 |
2.3 负荷成分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23-29页 |
2.1.1 恒阻抗负荷 | 第25-26页 |
2.1.2 恒电流负荷 | 第26-27页 |
2.1.3 恒功率负荷 | 第27-29页 |
2.4 功角稳定对电压稳定的影响分析 | 第29-33页 |
2.4.1 电力系统动态平衡分析模型 | 第29-30页 |
2.4.2 功角失稳对电压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30-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直接法的电力系统暂态失稳模式判别方法 | 第34-44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动态系统的平衡点与奇异点 | 第34-37页 |
3.2.1 功角不稳定平衡点与奇异点 | 第34-35页 |
3.2.2 功角失稳的BCU法计算 | 第35-36页 |
3.2.3 暂态电压失稳的奇异点计算 | 第36-37页 |
3.3 暂态失稳模式判别 | 第37-40页 |
3.3.1 暂态失稳判别流程 | 第37-38页 |
3.3.2 暂态失稳案例 | 第38-40页 |
3.4 3机9节点系统算例 | 第40-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电力系统暂态失稳模式动态等值判别方法 | 第44-70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基于等效节点模型的电压稳定判别方法 | 第44-47页 |
4.2.1 等效节点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4.2.2 电压稳定判别方法 | 第46-47页 |
4.3 基于扩展等面积法的暂态功角稳定判别方法 | 第47-52页 |
4.3.1 扩展等面积法暂态稳定分析 | 第47-51页 |
4.3.2 基于扩展等面积法的暂态功角稳定判别方法 | 第51-52页 |
4.4 电压稳定与功角稳定动态判别方法流程 | 第52-53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53-69页 |
4.5.1 2 机3节点系统算例 | 第53-58页 |
4.5.2 10 机39节点系统算例 | 第58-66页 |
4.5.3 切负荷措施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66-67页 |
4.5.4 切机措施对系统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67-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