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实验室诊断论文

基于多孔金属及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疾病标记物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2-27页
    1.1 CEA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 CRP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PSA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4 多孔有机材料第17-22页
        1.4.1 COF材料的发展现状第17-18页
        1.4.2 COF材料的分类第18-19页
        1.4.3 COF材料的合成第19-20页
        1.4.4 COF材料的应用第20-22页
    1.5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第22-25页
        1.5.1 MOFs材料的分类第22-23页
        1.5.2 MOFs材料的合成第23页
        1.5.3 MOFs材料的应用第23-25页
    1.6 研究构思第25-27页
第2章 基于金纳米颗粒负载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癌胚抗原传感器的研制第27-42页
    2.1 前言第27-29页
    2.2 实验部分第29-31页
        2.2.1 试剂和仪器第29页
        2.2.2 Cu-TPA材料的合成第29页
        2.2.3 金纳米颗粒的合成第29-30页
        2.2.4 Au NPs/ Cu-TPA复合材料的合成第30页
        2.2.5 Au NPs/ Cu-TPA复合材料标记CEA抗体第30页
        2.2.6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第30页
        2.2.7 检测方法第30-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41页
        2.3.1 材料的表征第31-33页
        2.3.2 氧化还原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关系第33页
        2.3.3 不同修饰电极界面的交流阻抗行为第33-34页
        2.3.4 实验条件的选择第34-36页
        2.3.5 标记抗体培育时间第36-37页
        2.3.6 免疫传感器的校正曲线第37-38页
        2.3.7 免疫传感器的选择性第38-39页
        2.3.8 回收率的测定第39-40页
        2.3.9 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第40-41页
    2.4 结论第41-42页
第3章 基于MnO_2掺Pd纳米颗粒标记型C-反应蛋白免疫传感器研制第42-56页
    3.1 前言第42-43页
    3.2 实验部分第43-45页
        3.2.1 试剂与仪器第43页
        3.2.2 MnO_2纳米材料的制备第43页
        3.2.3 Pd NPs/Mn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3-44页
        3.2.4 Pd NPs/MnO_2标记的CRP抗体的制备第44页
        3.2.5 COF-LZU1材料的制备第44页
        3.2.6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第44-45页
        3.2.7 实验方法第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55页
        3.3.1 材料的表征第45-47页
        3.3.2 氧化还原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关系第47-48页
        3.3.3 MnO_2和Pd NPs/MnO_2的催化性能比较第48-49页
        3.3.4 不同修饰电极界面的交流阻抗行为第49-50页
        3.3.5 实验条件的选择第50-52页
        3.3.6 传感器的校正曲线第52-53页
        3.3.7 免疫传感器的选择性第53页
        3.3.8 回收率的测定第53-54页
        3.3.9 免疫传感器的的重现性与稳定性第54-55页
    3.4 结论第55-56页
第4章 基于Au NPs/TpPa1COF无标记型C-反应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制第56-71页
    4.1 前言第56-57页
    4.2 实验部分第57-59页
        4.2.1 试剂和仪器第57页
        4.2.2 材料的制备第57-58页
        4.2.3 C-反应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制第58页
        4.2.4 检测方法第58-5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9-70页
        4.3.1 材料的表征第59-62页
        4.3.2 COF- TpPa-1 材料和Au NPs/COF- TpPa-1 材料的催化性能第62-63页
        4.3.3 氧化还原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关系第63-64页
        4.3.4 不同修饰电极界面的交流阻抗行为第64-65页
        4.3.5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65-67页
        4.3.6 传感器的校正曲线第67-68页
        4.3.7 传感器的选择性第68-69页
        4.3.8 回收率的测定第69页
        4.3.9 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第69-70页
    4.4 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基于Ir /MnO_2标记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免疫传感器的研制第71-85页
    5.1 前言第71-72页
    5.2 实验部分第72-73页
        5.2.1 试剂与仪器第72页
        5.2.2 材料的制备第72页
        5.2.3 Ag NPs/COF-LZU1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的制备第72-73页
        5.2.4 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第73页
        5.2.5 检测方法第73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3-84页
        5.3.0 材料的表征第74-76页
        5.3.1 氧化还原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关系第76-77页
        5.3.2 MnO_2和Ir/MnO_2的催化性能比较第77-78页
        5.3.3 不同修饰电极界面的交流阻抗行为第78-79页
        5.3.4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79-81页
        5.3.5 免疫传感器的校正曲线第81-82页
        5.3.6 免疫传感器的选择性第82-83页
        5.3.7 回收率的测定第83页
        5.3.8 传感器的稳定性第83-84页
    5.4 小结第84-85页
总结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100页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手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用作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研究
下一篇:联萘酚衍生物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