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6页 |
1.1.1 毫米波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 第9-11页 |
1.1.2 多天线技术 | 第11-14页 |
1.1.3 多播 | 第14-16页 |
1.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2.1 本文所关注问题 | 第16-17页 |
1.2.2 本文所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 论文结构组织及内容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阵列天线原理及波束赋形技术 | 第19-33页 |
2.1 阵列天线 | 第19-21页 |
2.1.1 阵列天线分类 | 第19-21页 |
2.1.2 阵列天线模型 | 第21页 |
2.2 波束赋形技术 | 第21-25页 |
2.2.1 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2.2.2 波束响应 | 第23-25页 |
2.3 固定码本设计 | 第25-27页 |
2.3.1 IEEE802. 15. 3c码本设计 | 第25-26页 |
2.3.2 N相位波束赋形码本设计 | 第26-27页 |
2.3.3 DFT码本设计 | 第27页 |
2.3.4 任意指向角度码本设计 | 第27页 |
2.4 任意形状2D波束赋形码本设计方案 | 第27-32页 |
2.4.1 码本设计最优化模型 | 第28页 |
2.4.2 目标波束设定方法 | 第28-29页 |
2.4.3 仿真实例 | 第29-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任意形状3D波束赋形码本设计方案 | 第33-59页 |
3.1 移动通信中3D波束赋形码本设计 | 第34-35页 |
3.1.1 基于DFT码本的直积3D码本仿真 | 第34-35页 |
3.1.2 基于DFT码本的直积3D码本的局限性 | 第35页 |
3.2 任意形状3D波束赋形码本设计直积法方案 | 第35-47页 |
3.2.1 波束响应 | 第36-39页 |
3.2.2 码本设计方法 | 第39-40页 |
3.2.3 仿真实例 | 第40-45页 |
3.2.4 性能分析 | 第45-46页 |
3.2.5 存在问题 | 第46-47页 |
3.3 任意形状3D波束赋形码本设计直接搜索法方案 | 第47-57页 |
3.3.1 直积法的不足 | 第47-48页 |
3.3.2 码本设计方法 | 第48-50页 |
3.3.3 仿真实例 | 第50-56页 |
3.3.4 仿真分析 | 第56-57页 |
3.3.5 本方法优势 | 第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毫米波中基于角度信息子组构造多播方案 | 第59-77页 |
4.1 MBMS多播及调度机制 | 第59-60页 |
4.1.1 单速率多播 | 第60页 |
4.1.2 多速率多播 | 第60页 |
4.2 移动通信系统与毫米波通信系统中的多播技术 | 第60-61页 |
4.3 毫米波通信系统多播与3D波束赋形技术 | 第61-63页 |
4.4 基于角度信息子组构造多播方案 | 第63-70页 |
4.4.1 静态子组构造多播 | 第63-65页 |
4.4.2 动态子组构造多播 | 第65-70页 |
4.5 仿真及分析 | 第70-75页 |
4.5.1 用户分布概率模型 | 第70-71页 |
4.5.2 仿真参数及结果 | 第71-74页 |
4.5.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7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