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铂—铁双金属纳米团簇的稳定性以及对于一氧化碳氧化活性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5-10页
ABSTRACT第10-14页
符号说明第24-25页
第一章 绪论第25-47页
    1.1 金属纳米团簇的概述第25-27页
        1.1.1 单一金属纳米团簇第25-26页
        1.1.2 双金属纳米团簇第26-27页
    1.2 双金属纳米团簇的几何结构第27-30页
        1.2.1 影响双金属纳米团簇形貌的主要因素第27-28页
        1.2.2 双金属纳米团簇实验上存在的几何构象第28-30页
    1.3 双金属纳米团簇常用的载体第30-34页
        1.3.1 碳材料第31-32页
        1.3.2 金属以及金属化合物第32-34页
    1.4 双金属纳米团簇在气氛或者反应过程中的偏析现象第34-39页
        1.4.1 由双金属纳米团簇尺寸变化所导致的偏析现象第34-35页
        1.4.2 双金属纳米团簇由于吸附质所导致的偏析现象第35-38页
        1.4.3 热处理对于双金属纳米团簇结构的影响第38-39页
    1.5 Pt基双金属纳米团簇的应用现状第39-41页
        1.5.1 甲醇的氧化第39-40页
        1.5.2 乙醇的电化学氧化第40页
        1.5.3 蚁酸的电化学氧化第40页
        1.5.4 氧还原反应第40-41页
        1.5.5 Pt基双金属纳米团簇在实际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第41页
    1.6 计算化学的主要方法第41-44页
        1.6.1 分子力学第42页
        1.6.2 从头计算方法第42-43页
        1.6.3 半经验方法第43页
        1.6.4 密度泛函方法(DFT)第43-44页
    1.7 本文的研究出发点第44-47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47-55页
    2.1 薛定谔方程的解法第47-48页
    2.2 密度泛函理论第48-53页
        2.2.1 Hohenberg-Kohn定理第48-49页
        2.2.2 能量的泛函第49页
        2.2.3 Kohn-Sham方程第49-51页
        2.2.4 对于交换相关能的局域密度近似(LDA)第51-52页
        2.2.5 广义梯度近似(GGA)第52页
        2.2.6 杂化的交换泛函第52-53页
    2.3 计算软件简介第53-55页
第三章 一氧化碳在铂团簇表面二聚和三聚的理论研究第55-71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计算方法第56-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68页
        3.3.1 CO在Pt_(55)团簇上二聚和三聚化合物的几何结构和形成过程第57-65页
            3.3.1.1 在不存在CO覆盖率影响时两个CO在Pt_(55)团簇上的歧化反应和聚合过程第57-59页
            3.3.1.2 在不存在CO覆盖率影响时CO在Pt_(55)团簇上的三聚过程第59-61页
            3.3.1.3 CO覆盖率较高时CO在Pt_(55)团簇上的歧化和二聚反应第61-62页
            3.3.1.4 CO覆盖率较高时有自由CO参与的二聚和三聚反应第62-65页
        3.3.2 C_2_O2在Pt_(55)团簇上吸附的电子性质第65-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71页
第四 铂纳米团簇对一氧化碳聚合物形成的催化作用以及对其稳定性影响的理论研究第71-89页
    4.1 引言第71-72页
    4.2 计算方法第7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2-87页
        4.3.1 当CO覆盖率较高时吸附在Pt团簇上的碳氧化合物的稳定性第72-79页
        4.3.2 CO聚合物吸附在Pt团簇前后的结构变化第79-82页
        4.3.3 CO聚合物在Pt团簇表面的生长机理第82-85页
        4.3.4 CO聚合物吸附在Pt团簇前后红外吸收谱的变化第85-87页
    4.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Fe对负载在含缺陷的石墨烯上的Pt-Fe双金属纳米团簇的稳定性影响研究第89-105页
    5.1 引言第89-90页
    5.2 计算方法第90-9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91-103页
        5.3.1 Pt_nFe_((55-n))纳米颗粒的几何结构性质第91-94页
        5.3.2 吸附在SVG上之后Pt_nFe_((55-n))纳米颗粒的几何结构性质第94-97页
        5.3.3 Pt_nFe_((55-n))/SVG的电子性质第97-103页
    5.4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六章 一氧化碳在Pt-Fe双金属纳米团簇上的氧化机理第105-131页
    6.1 引言第105-106页
    6.2 计算方法第106-107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07-129页
        6.3.0 CO在Pt_((55-n))Fe_n纳米团簇上的吸附性质第107-108页
        6.3.1 O_2在Pt_((55-n))Fe_n纳米团簇上的吸附性质第108-109页
        6.3.2 CO和O_2在Pt_((55-n))Fe_n纳米团簇上的共吸附第109-110页
        6.3.3 CO和O_2的吸附对于Pt_((55-n))Fe_n双金属纳米团簇表面偏析的影响第110-113页
        6.3.4 CO在Pt_((55-n))Fe_n双金属纳米团簇的氧化机理第113-129页
            6.3.4.1 不考虑CO覆盖率时Pt/Fe比值对于CO氧化的影响第113-122页
            6.3.4.2 当考虑CO覆盖率时Pt/Fe比值对于CO氧化的影响第122-129页
    6.4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第七章 铂-铁双金属纳米团簇在氧气气氛中偏析的机理以及应力变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第131-145页
    7.1 引言第131-132页
    7.2 计算方法第132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32-142页
        7.3.1 Fe_(13)@Pt_(42)在O_2气氛中的偏析过程第132-142页
    7.4 本章小结第142-145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45-149页
    8.1 结论第145-148页
    8.2 展望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63页
致谢第163-165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5-167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167-168页
附件第168-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搅拌式厌氧发酵反应器的CFD模拟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超重力强化技术在基于臭氧氧化工艺处理邻苯二胺废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