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14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4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24页 |
2.1 国外文献研究 | 第18-19页 |
2.2 国内文献研究 | 第19-22页 |
2.3 研究述评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 第24-31页 |
3.1 相关概念及特征 | 第24-26页 |
3.1.1 普惠金融概念及特征 | 第24-25页 |
3.1.2 金融扶贫的概念和特征 | 第25-26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3.2.1 金融排斥理论 | 第26-27页 |
3.2.2 农村金融理论 | 第27-28页 |
3.2.3 金融扶贫理论 | 第28-29页 |
3.3 普惠金融与金融扶贫的区别与联系 | 第29-31页 |
3.3.1 普惠金融与金融扶贫的区别 | 第29-30页 |
3.3.2 普惠金融与金融扶贫的联系 | 第30页 |
3.3.3 普惠金融背景下开展金融扶贫的优势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普惠金融背景下西藏农牧区金融扶贫现状及问题 | 第31-43页 |
4.1 西藏农牧区贫困现状及制约因素 | 第31-32页 |
4.1.1 西藏农牧区贫困现状 | 第31页 |
4.1.2 西藏农牧区贫困制约因素 | 第31-32页 |
4.2 西藏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 第32-36页 |
4.3.1 执行特殊优惠政策,提供差异化的信贷服务 | 第33页 |
4.3.2 健全金融生态环境,丰富金融发展力量 | 第33-35页 |
4.3.3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第35-36页 |
4.3 西藏农牧区金融扶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6-43页 |
4.3.1 西藏农牧区金融扶贫政策演变 | 第36-38页 |
4.3.2 西藏农牧区金融扶贫现状 | 第38-40页 |
4.3.3 西藏农牧区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第五章 西藏金融扶贫的减贫效用影响分析 | 第43-51页 |
5.1 实证模型设定和变量选取 | 第43-44页 |
5.2 实证检验和分析 | 第44-51页 |
5.2.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5-46页 |
5.2.2 相关系数矩阵检验 | 第46页 |
5.2.3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46-47页 |
5.2.4 最优滞后阶和协整关系检验 | 第47-48页 |
5.2.5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 第48-49页 |
5.2.6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49-50页 |
5.2.7 实证结论 | 第50-51页 |
第六章 西藏农牧区金融扶贫的对策建议 | 第51-58页 |
6.1 政府层面 | 第51-53页 |
6.1.1 完善制度建设,优化扶贫效果评价体系 | 第51-52页 |
6.1.2 强化协同配合,确保金融扶贫工作成效 | 第52-53页 |
6.1.3 保障配套措施,营造良好金融扶贫环境 | 第53页 |
6.2 金融体系层面 | 第53-56页 |
6.2.1 构建西藏农牧区金融体系 | 第54-55页 |
6.2.2 推进农牧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第55页 |
6.2.3 完善和创新金融产品服务 | 第55-56页 |
6.2.4 加强产业扶贫支持力度 | 第56页 |
6.3 扶贫对象层面 | 第56-58页 |
6.3.1 选派金融系统干部到市、县挂职,直面扶贫对象 | 第56-57页 |
6.3.2 引导农牧民建立金融意识 | 第57页 |
6.3.3 金融资金支持农牧民教育和技能培训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