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章 什么是"杀害被绑架人"行为 | 第9-12页 |
一、先杀死被害人,再勒索行为的定性 | 第9-10页 |
二、绑架人质阶段杀害被绑架人行为的定性 | 第10-11页 |
三、绑架既遂后为灭口而杀害被绑架人行为的定性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杀害被绑架人"之"杀害"的含义 | 第12-17页 |
一、"杀害"之语义解读 | 第12-13页 |
二、"杀害"之政策解读 | 第13-14页 |
三、"杀害"之规范解读 | 第14-17页 |
(一) 基于"致人死亡"立法例的考虑 | 第15页 |
(二) 基于故意杀人与过失致人死亡孰轻孰重的考虑 | 第15-16页 |
(三) 与故意伤害致严重残疾的比较 | 第16-17页 |
第三章 "杀害被绑架人"之罪数 | 第17-31页 |
一、"杀害被绑架人"不属于结果加重犯的理由 | 第18页 |
二、"杀害被绑架人"不属于包容犯的理由 | 第18-19页 |
三、"杀害被绑架人"不应数罪并罚的理由 | 第19-20页 |
四、"杀害被绑架人"不是情节加重犯、合并犯等的理由 | 第20-22页 |
五、"杀害被绑架人"解释为结合犯的缘由 | 第22-31页 |
(一) "杀害被绑架人"条文结构的应有之义 | 第22-24页 |
(二) 符合典型结合犯的构成特征 | 第24-31页 |
第四章 "杀害被绑架人"之刑事责任 | 第31-44页 |
一、本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 第31-32页 |
二、杀害被绑架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 第32-38页 |
(一) 本罪既遂是否"必死无疑" | 第32-33页 |
(二) 本罪既遂但未必死的情形 | 第33-38页 |
三、杀害被绑架人未遂的刑事责任 | 第38-44页 |
(一) 理论争议 | 第38-40页 |
(二) 杀害被绑架人未遂应依然适用第239条,保留死刑的适用 | 第40-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