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汉源洛子沟铅锌矿床矿相学特征研究及成因意义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1.1 研究区交通位置、自然地理 | 第9-10页 |
| 1.2 研究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 第10-13页 |
| 1.3 国内外铅锌矿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1.5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6-18页 |
| 1.6 论文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 第18-19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32页 |
| 2.1 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 | 第19-22页 |
| 2.2 地层 | 第22-23页 |
| 2.3 构造 | 第23-26页 |
| 2.4 岩浆岩 | 第26-27页 |
| 2.5 变质岩 | 第27页 |
| 2.6 区域地球物理、化学特征 | 第27-32页 |
| 2.6.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27-29页 |
| 2.6.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32页 |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32-41页 |
| 3.1 矿区地质 | 第32-34页 |
| 3.2 赋矿层位及岩性 | 第34-35页 |
| 3.3 矿体地质特征 | 第35-38页 |
| 3.4 围岩蚀变 | 第38-40页 |
| 3.5 主要控矿因素 | 第40-41页 |
| 第4章 矿石矿相学特征 | 第41-54页 |
| 4.1 矿石类型 | 第41页 |
| 4.2 矿石物质组成 | 第41-46页 |
| 4.2.1 矿石矿物组成 | 第41-45页 |
| 4.2.2 矿石化学成分 | 第45-46页 |
| 4.3 矿石组构 | 第46-52页 |
| 4.3.1 矿石构造 | 第46-48页 |
| 4.3.2 矿石结构 | 第48-52页 |
| 4.4 矿物生成顺序 | 第52-53页 |
| 4.5 矿石矿相学特征的成因意义 | 第53-54页 |
| 第5章 矿床成因讨论 | 第54-58页 |
| 5.1 成矿阶段及成矿期划分 | 第54-55页 |
| 5.2 矿床成因探讨 | 第55-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