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测试系统的相关技术的发展 | 第11-16页 |
1.2.1 电力电子技术大发展 | 第11-12页 |
1.2.2 PLC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展望 | 第12-13页 |
1.2.3 现场总线控制 | 第13-14页 |
1.2.4 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实时性 | 第14页 |
1.2.5 直流电机调速技术 | 第14-15页 |
1.2.6 模糊控制技术 | 第15-16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永磁同步机运行性能测试系统的方案及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17-41页 |
2.1 永磁同步电机运行性能测试系统的方案的分析 | 第17-18页 |
2.2 PROFIBUS总线通信的理论 | 第18-23页 |
2.2.1 RPOFIBUS的概述 | 第18-19页 |
2.2.2 PROFIBUS-DP的传输技术 | 第19-20页 |
2.2.3 RPOFIBUS-DP主从站的通信研究 | 第20-23页 |
2.3 永直流电机可逆调速系统的分析 | 第23-31页 |
2.3.1 直流电机动态模型及调速的基本方法 | 第23-25页 |
2.3.2 直流电机的双闭环可逆调速系统的分析 | 第25-26页 |
2.3.3 直流电机可逆调速系统的仿真 | 第26-31页 |
2.4 直流电机的电流环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和理论 | 第31-40页 |
2.4.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1页 |
2.4.2 模糊控器的设计 | 第31-34页 |
2.4.3 模糊控制器的实现 | 第34-37页 |
2.4.4 模糊PI与传统PI对比研究 | 第37-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永磁同步电机运行性能测试系统的硬件结构及分析 | 第41-53页 |
3.1 永磁同步电机运行性能测试系统的硬件分析 | 第41-42页 |
3.2 PLC的选型及配置 | 第42页 |
3.3 直流调速器相关知识 | 第42-45页 |
3.3.1 直流调速器结构及工作方式 | 第43页 |
3.3.2 直流调速器的特点 | 第43-44页 |
3.3.3 直流调速器的参数设置及优化 | 第44-45页 |
3.3.4 调速装置的外电路的设计 | 第45页 |
3.4 直流调速器的CBP2通信模块 | 第45-49页 |
3.4.1 CBP2通信模块的功能 | 第45-46页 |
3.4.2 CBP2通信模块的结构与原理 | 第46-49页 |
3.5 RS232转PROFUBUS接口模块介绍 | 第49-50页 |
3.6 其他相关的硬件器件介绍 | 第50-51页 |
3.6.1 传输电缆的选择 | 第50-51页 |
3.6.2 总线连接器 | 第51页 |
3.7 光电编码器 | 第51-52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永磁电机运行性能测试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第53-75页 |
4.1 系统的软件的介绍以及硬件组态 | 第53-66页 |
4.1.1 西门子STEP7编程组态软件 | 第53-54页 |
4.1.2 永磁电机运行性能测试系统的主从站组态 | 第54-56页 |
4.1.3 上位机与S7-300的通信 | 第56-59页 |
4.1.4 系统的通信部分的设计与实现 | 第59-66页 |
4.2 基于PLC模糊控制器的软件实现 | 第66-73页 |
4.2.1 模糊控制器软件结构 | 第66-67页 |
4.2.2 基于PLC模糊控制算法 | 第67-73页 |
4.3 监控画面的设计 | 第73-7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 | 第75-81页 |
5.1 双机拖动实验系统的简介 | 第75-78页 |
5.1.1 双机拖动实验系统总体介绍 | 第75-76页 |
5.1.2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介绍 | 第76-78页 |
5.2 实验结果 | 第78-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81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情况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