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无线多跳网络概述 | 第10页 |
1.2 无线中继方式及网络编码概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现状以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1.3.1 物理层网络编码背景 | 第11-12页 |
1.3.2 介质访问控制(MAC)机制 | 第12-14页 |
1.3.3 自适应速率传输 | 第14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5 论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14-18页 |
1.5.1 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1.5.2 内容安排 | 第15-18页 |
第2章 物理层网络编码原理 | 第18-22页 |
2.1 两个数据包参与编码时的通信过程及信号分析 | 第18-19页 |
2.2 多个数据包能否同时参与编码 | 第19-20页 |
2.3 物理层网络编码方式的分类 | 第20-21页 |
2.3.1 放大转发方式 | 第20-21页 |
2.3.2 去噪转发方式 | 第21页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支持物理层网络编码的MAC协议(PNC-MAC) | 第22-44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22-23页 |
3.1.1 数据流类型 | 第22页 |
3.1.2 物理层网络编码方式 | 第22页 |
3.1.3 所面临的挑战 | 第22-23页 |
3.2 PNC-MAC的原理 | 第23-28页 |
3.2.1 采用物理层网络编码时的包交换过程 | 第24页 |
3.2.2 异常处理 | 第24-26页 |
3.2.3 网络分配向量(NAV)设置 | 第26-28页 |
3.2.4 其他中继方式 | 第28页 |
3.3 数据包排队方案及中继方式选择 | 第28-33页 |
3.3.1 队列管理 | 第28-30页 |
3.3.2 增加物理层网络编码机会的方法 | 第30-31页 |
3.3.3 如何选择要发送的数据包及其中继方式 | 第31-32页 |
3.3.4 整体流程 | 第32-33页 |
3.4 帧定义 | 第33-35页 |
3.5 性能分析 | 第35-43页 |
3.5.1 仿真平台设计 | 第35-36页 |
3.5.2 仿真参数设定 | 第36-37页 |
3.5.3 圆形拓扑下的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37-39页 |
3.5.4 线形拓扑下的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39-41页 |
3.5.5 随机拓扑下的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41-43页 |
3.6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放大转发方式中传输速率自适应方案 | 第44-62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44-45页 |
4.1.1 功率调整的必要性 | 第44-45页 |
4.1.2 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45页 |
4.2 信道状态与传输速率之间的关系 | 第45-48页 |
4.3 功率最优化方法 | 第48-51页 |
4.3.1 优化问题描述 | 第48页 |
4.3.2 优化方法的推导 | 第48-50页 |
4.3.3 优化过程 | 第50-51页 |
4.4 性能分析 | 第51-60页 |
4.4.1 理论分析 | 第52页 |
4.4.2 仿真设置 | 第52-53页 |
4.4.3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第53-60页 |
4.5 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去噪转发方式中传输速率自适应方案 | 第62-74页 |
5.1 问题描述 | 第62-63页 |
5.1.1 调制方式 | 第62页 |
5.1.2 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62-63页 |
5.2 多进制调制时的编码及接收判决方式 | 第63-65页 |
5.2.1 可译码条件 | 第63页 |
5.2.2 编码方式 | 第63-65页 |
5.2.3 存在噪声时的接收判决方式 | 第65页 |
5.3 误码率计算 | 第65-67页 |
5.3.1 基本M-QAM的误码率 | 第65-66页 |
5.3.2 在机会监听节点处考虑干扰信号的误码率 | 第66-67页 |
5.3.3 中继节点处对叠加信号进行解调的误码率 | 第67页 |
5.4 传输速率自适应方法 | 第67页 |
5.5 性能分析 | 第67-73页 |
5.5.1 理论分析 | 第67-68页 |
5.5.2 仿真分析 | 第68-73页 |
5.6 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支持自适应传输速率的PNC-MAC | 第74-82页 |
6.1 问题描述 | 第74页 |
6.2 传输速率自适应调整的实现问题 | 第74-76页 |
6.2.1 进行最优速率和功率计算的节点 | 第74页 |
6.2.2 信道增益的获取方法 | 第74-75页 |
6.2.3 对于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解决方案 | 第75-76页 |
6.3 传输速率自适应与PNC-MAC的结合 | 第76页 |
6.4 性能分析 | 第76-80页 |
6.4.1 控制开销对吞吐量的影响 | 第76-77页 |
6.4.2 仿真分析 | 第77-80页 |
6.5 小结 | 第80-82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82-84页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2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