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特色农业的概念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5页 |
1.3.1 有利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 第13页 |
1.3.2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第13-14页 |
1.3.3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 第14页 |
1.3.4 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 第14页 |
1.3.5 有利于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提升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 特色农业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1 特色农业的特点 | 第21-22页 |
2.1.1 地域性 | 第21页 |
2.1.2 独特性 | 第21页 |
2.1.3 经济性 | 第21页 |
2.1.4 市场性 | 第21-22页 |
2.1.5 规模性 | 第22页 |
2.2 特色农业的发展基础 | 第22-23页 |
2.2.1 自然基础 | 第22页 |
2.2.2 经济基础 | 第22页 |
2.2.3 市场基础 | 第22-23页 |
2.3 发展特色农业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3.1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3页 |
2.3.2 农业产业化理论 | 第23-24页 |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3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发展特色农业的条件分析 | 第25-29页 |
3.1 自然资源 | 第25页 |
3.2 政策支持 | 第25-26页 |
3.3 区位优势 | 第26页 |
3.4 龙头带动 | 第26-27页 |
3.5 技术支持 | 第27-28页 |
3.6 市场条件 | 第28-29页 |
4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9-45页 |
4.1 现状 | 第29-34页 |
4.1.1 当地农户对特色农业的认知情况 | 第29-30页 |
4.1.2 特色农业在当地农户中开展情况 | 第30-34页 |
4.1.3 影响特色农业发展的因素 | 第34页 |
4.2 发展特点 | 第34-38页 |
4.2.1 特色农业持续壮大 | 第34-36页 |
4.2.2 特色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 第36-38页 |
4.2.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 第38页 |
4.3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发展特色农业成效 | 第38-42页 |
4.3.1 农民年人均收入情况 | 第38-39页 |
4.3.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 | 第39-41页 |
4.3.3 农业土地流转情况 | 第41-42页 |
4.4 存在问题 | 第42-45页 |
4.4.1 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 第42页 |
4.4.2 产业化经营水平欠佳 | 第42-43页 |
4.4.3 科技对特色农业贡献率低 | 第43页 |
4.4.4 当地农户商品意识淡薄 | 第43页 |
4.4.5 抗御风险能力较弱 | 第43页 |
4.4.6 土地租金偏高,农业成本增加 | 第43页 |
4.4.7 种植模式单一,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难题变多 | 第43-44页 |
4.4.8 销售渠道单一,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 第44-45页 |
5 永安市青水畲族乡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 第45-52页 |
5.1 改变传统思维,用新知识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 第45页 |
5.2 强化信息共享,用物流推动特色产品流通 | 第45-46页 |
5.3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升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后劲 | 第46-47页 |
5.4 重视合作组织发展,发挥龙头效应 | 第47-48页 |
5.5 完善各项工作机制 | 第48页 |
5.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 第48-49页 |
5.7 注重品牌效益,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 第49页 |
5.8 强化产品质量的建设,做大做强自身特色品牌 | 第49-50页 |
5.9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使特色农产品可持续发展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调查问卷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