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前言 | 第18-2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2 研究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2.1 就业及就业意向 | 第19-20页 |
2.2 就业心理压力 | 第20-21页 |
2.3 就业意向、及心理压力的测量 | 第21-22页 |
2.3.1 就业意向测量 | 第21页 |
2.3.2 就业心理压力测量 | 第21-22页 |
2.4 就业与心理压力的关系 | 第22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 第22-24页 |
3.1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 第22-23页 |
3.2 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研究 | 第23-24页 |
研究设计 | 第24-2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4-25页 |
2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1 山东省医科类大学生就业意向、心理压力现状 | 第25页 |
2.2 医科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在 Kessler10 量表中反映的潜变量分析 | 第25页 |
2.3 医科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影响因素研究 | 第25-26页 |
2.4 医科类大学生就业意向与就业心理压力的相互关系研究 | 第26页 |
2.5 促进医科类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意向、培养健康心理状况的对策研究 | 第26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3.1 资料收集方法 | 第26-27页 |
3.1.1 定性资料收集 | 第26页 |
3.1.2 定量资料收集 | 第26-27页 |
3.1.3 调查内容 | 第27页 |
3.2 资料分析方法 | 第27页 |
4 质量控制 | 第27-28页 |
5 技术路线图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58页 |
1 所调查样本医科类大学生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 | 第29页 |
2 山东省医科类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描述性分析 | 第29-45页 |
2.1 未来期望工作意向调查 | 第29-37页 |
2.1.1 期望毕业去向 | 第30-31页 |
2.1.2 期望起始月薪 | 第31-32页 |
2.1.3 择业因素 | 第32-33页 |
2.1.4 期望就业地区 | 第33-34页 |
2.1.5 异地就业 | 第34-35页 |
2.1.6 大学生期望的卫生系统就业单位性质和级别 | 第35-37页 |
2.2 医科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求职技能情况 | 第37-42页 |
2.2.1 大学生的自身职业规划情况 | 第37页 |
2.2.2 大学生对影响就业的因素认知情况 | 第37-38页 |
2.2.3 大学生对求职中自身困扰因素的认知情况 | 第38-39页 |
2.2.4 影响大学生择业观念的人群分析 | 第39页 |
2.2.5 大学生对自身就业前景的认知 | 第39-40页 |
2.2.6 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方式 | 第40-41页 |
2.2.7 大学生求职前期望学校的就业指导类型 | 第41-42页 |
2.3 医科类大学生对就业难的认识情况 | 第42-43页 |
2.3.1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意向调查 | 第42页 |
2.3.2 大学生对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意向 | 第42-43页 |
2.4 医科类大学生就业政策认识 | 第43-45页 |
2.4.1 大学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情况 | 第43-44页 |
2.4.2 大学生对就业政策的态度 | 第44页 |
2.4.3 政府为促进就业应进行的工作 | 第44-45页 |
3 医科类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 | 第45-54页 |
3.1 对Kessler10量表进行因子分析 | 第45-46页 |
3.2 所调查医科类大学生心理压力因子分析综合得分情况 | 第46-51页 |
3.3 医科类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分布 | 第51-54页 |
3.3.1 Kessler10 量表得分情况及其在人群中的分布 | 第51-52页 |
3.3.2 就业心理压力单因素分析 | 第52-54页 |
3.3.3 就业心理压力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54页 |
4 医科类大学生就业意向与就业心理压力对应分析 | 第54-58页 |
讨论与建议 | 第58-64页 |
1 讨论 | 第58-60页 |
1.1 医科类大学生期望就业意向仍然倾向于东部 | 第58页 |
1.2 医科类大学生自身求职技能有待进一度提高 | 第58页 |
1.3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有待改善,要特别注意男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 第58-59页 |
1.4 Kessler10量表的因子分析有助于深入发现就业心理压力问题,便于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第59页 |
1.5 心理压力与就业意向之间存在着简单的对应关系 | 第59-60页 |
1.6 本研究的价值与不足之处 | 第60页 |
本研究存在不足 | 第60页 |
2 建议 | 第60-64页 |
2.1 政府部门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机制 | 第61-62页 |
2.1.1 缩小东中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 第61页 |
2.1.2 加大就业政策的激励作用 | 第61页 |
2.1.3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待遇水平及工作环境 | 第61-62页 |
2.2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完善就业、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内容 | 第62页 |
2.3 医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到基层就业的意识 | 第62-64页 |
2.3.1 大学生在树立就业意向的同时,要与自身的专业及兴趣爱好相结合 | 第62-63页 |
2.3.2 大学生应鼓励自主创业、竞争就业 | 第63页 |
2.3.3 处理好就业和就业压力之间的关系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68-7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