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21页 |
·小麦黄矮病及其防治 | 第10页 |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 | 第10-11页 |
·小麦抗白粉病主效基因 | 第11-13页 |
·用于小麦抗白粉病及抗黄矮病基因研究的分子标记的种类 | 第13-16页 |
·RFLP 标记 | 第13-14页 |
·SSR 标记 | 第14页 |
·RAPD 标记 | 第14-15页 |
·AFLP 标记 | 第15页 |
·SCAR | 第15页 |
·STS 标记 | 第15-16页 |
·SSCP 标记 | 第16页 |
·EST 标记 | 第16页 |
·分子标记在小麦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基因定位及物理作图 | 第16页 |
·构建图谱 | 第16-17页 |
·DNA 指纹对品种的鉴定及DNA 指纹库的构建 | 第17页 |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第17-18页 |
·鉴定易位到小麦背景中的外源遗传物质的方法 | 第18-19页 |
·形态学标记性状鉴定 | 第18页 |
·细胞学方法鉴定 | 第18-19页 |
·本工作的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第一章 小麦感黄矮病突变体的鉴定和分子分析 | 第21-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原位杂交步骤与方法 | 第21-23页 |
·突变体的性状鉴定 | 第23页 |
·Bdv2 区域的分子检测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验证小麦YW642 易位片段来自中间偃麦草 | 第24页 |
·YW642 EMS 感黄矮病突变体的表型鉴定 | 第24-25页 |
·Bdv2 区域变异的分子检测 | 第25-28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HO 的遗传定位 | 第29-40页 |
5 材料与方法 | 第29-35页 |
·供试材料 | 第29页 |
·小麦白粉病菌种 | 第29页 |
·引物及试剂 | 第29页 |
·仪器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0-35页 |
·白粉病抗性鉴定 | 第30-31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31页 |
·SSR 引物 | 第31-32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 第32-33页 |
·所用试剂的配制 | 第33-35页 |
6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抗病性鉴定 | 第35页 |
·遗传分析 | 第35页 |
·SSR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引物筛选 | 第35页 |
·SSR 对F2 群体的扩增结果 | 第35-37页 |
·小麦ZHO 中抗白粉病基因的连锁图谱构建 | 第37-38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38-40页 |
·PmHO 的遗传分析 | 第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作者简历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