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高粱论文

矮高粱绥杂7号的需肥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表目录第9-10页
图目录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高粱起源及其分布第11页
        1.1.2 高粱生物学特性第11-13页
        1.1.3 黑龙江省高粱生产概况第13页
        1.1.4 黑龙江省高粱分布第13-14页
        1.1.5 研究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国内、国外现状第14-16页
        1.2.2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6-1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思路第17-18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8-21页
    2.1 供试材料第18页
        2.1.1 供试材料第18页
        2.1.2 试验地基本情况第18页
    2.2 试验方法第18-21页
        2.2.1 试验设计第18-19页
        2.2.2 试验内容与方法第19-21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1-31页
    3.1 矮高粱绥杂 7 号需肥量试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第21-24页
        3.1.1 生育期调查结果第21页
        3.1.2 主要农艺性状与密度的关系第21-22页
        3.1.3 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与施肥量的关系第22-23页
        3.1.4 产量分析第23-24页
    3.2 矮高粱绥杂 7 号需肥量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4-25页
        3.2.1 产量预测预控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4-25页
        3.2.2 试验结果分析第25页
    3.3 矮高粱绥杂 7 号密度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5-31页
        3.3.1 不同处理对绥杂 7 号农艺性状的影响第25-26页
        3.3.2 绥杂 7 号密度试验各考种项目数据分析第26-31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31-33页
    4.1 讨论第31页
        4.1.1 试验设计的优缺点第31页
        4.1.2 密度对矮高粱绥杂 7 号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第31页
        4.1.3 密度、施肥量对矮高粱绥杂 7 号产量的影响第31页
    4.2 结论第31-33页
        4.2.1 矮高粱绥杂 7 号的产量预测预控模型第31-32页
        4.2.2 矮高粱绥杂 7 号主要农艺性状与密度关系第32页
        4.2.3 矮高粱绥杂 7 号产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第32页
        4.2.4 矮高粱绥杂 7 号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第32页
        4.2.5 矮高粱绥杂 7 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第32-33页
第五章 矮高粱绥杂 7 号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第33-35页
    5.1 绥杂 7 号栽培方式第33页
    5.2 矮高粱绥杂 7 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第33-35页
        5.2.1 抓全苗措施第33页
        5.2.2 病虫害防治第33页
        5.2.3 科学控草第33-34页
        5.2.4 科学施肥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致谢第37-38页
作者简历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粱资源材料茎秆含糖量等相关性状的关联定位分析
下一篇:蚌埠市优质小麦生产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