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自燃新型复合阻化剂的制备与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1 煤自燃机理研究 | 第8-9页 |
1.2.2 煤自燃研究技术方法 | 第9-11页 |
1.2.3 煤自燃防治技术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4 煤自燃阻化技术的研究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案 | 第13-1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阻化剂抑制煤自然发火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2.1 煤自然发火 | 第15-16页 |
2.1.1 煤自然发火条件 | 第15页 |
2.1.2 煤炭自然发火过程 | 第15-16页 |
2.2 煤自燃阻化剂的分类及阻化机理 | 第16-19页 |
2.2.1 物理阻化剂及其阻化机理 | 第16-18页 |
2.2.2 化学阻化剂及其阻化机理 | 第18-19页 |
2.2.3 复合阻化剂 | 第19页 |
2.3 阻化剂阻化性能的评价方法 | 第19-21页 |
2.3.1 CO产生量 | 第19-20页 |
2.3.2 耗氧速率 | 第20页 |
2.3.3 特征温度 | 第20页 |
2.3.4 阻化率 | 第20-21页 |
2.3.5 阻化寿命 | 第21页 |
2.3.6 低温氧化活化能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3 阻化剂抑制煤自燃实验研究 | 第23-43页 |
3.1 煤样制备及实验装置的介绍 | 第23-27页 |
3.1.1 煤样的制备 | 第23-24页 |
3.1.2 阻化剂的选择及阻化煤样的制备 | 第24-25页 |
3.1.3 实验装置 | 第25-26页 |
3.1.4 实验条件及步骤 | 第26-27页 |
3.1.5 实验目的 | 第27页 |
3.2 单一阻化剂阻化效果分析 | 第27-36页 |
3.2.1 物理阻化剂阻化效果分析 | 第27-31页 |
3.2.2 化学阻化剂阻化效果分析 | 第31-36页 |
3.3 复合阻化剂抑制煤自燃实验研究 | 第36-41页 |
3.3.1 不同浓度复合阻化剂抑制煤自燃实验研究 | 第36-38页 |
3.3.2 不同配比复合阻化剂抑制煤自燃实验研究 | 第38-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复合阻化剂阻化煤样微观结构研究 | 第43-51页 |
4.1 煤样的制备及实验装置介绍 | 第43-46页 |
4.1.1 煤样的制备 | 第43-44页 |
4.1.2 实验装置 | 第44页 |
4.1.3 实验条件及步骤 | 第44-45页 |
4.1.4 实验目的 | 第45页 |
4.1.5 红外光谱吸收峰 | 第45-46页 |
4.2 不同浓度复合阻化剂阻化煤样测试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4.3 不同配比复合阻化剂阻化煤样测试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51-53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5.2 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