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8-17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4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2 国内外关于光伏汇流中交流故障电弧的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 1.2.1 国外的故障电弧特性研究 | 第14-15页 |
|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5页 |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 | 第15-17页 |
| 2 光伏汇流中故障电弧的特性 | 第17-25页 |
| 2.1 电弧的概念及特性 | 第17-18页 |
| 2.2 故障电弧的形成原因和性质 | 第18-19页 |
| 2.3 基于小波变换的故障电弧检测 | 第19-20页 |
| 2.4 故障电弧平台及数据采集 | 第20-24页 |
| 2.4.1 线性负载和非线性负载采集分析 | 第22-24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3 基于小波变换的故障电弧检测方法 | 第25-44页 |
| 3.1 小波变换 | 第25-28页 |
| 3.1.1 傅里叶变换 | 第25-26页 |
| 3.1.2 短时傅里叶变换 | 第26页 |
| 3.1.3 连续小波变换 | 第26-27页 |
| 3.1.4 离散小波变换 | 第27-28页 |
| 3.1.5 二进制小波变换 | 第28页 |
| 3.2 多分辨分析与Mallat算法 | 第28-32页 |
| 3.2.1 多分辨分析 | 第29页 |
| 3.2.2 Mallat算法 | 第29-32页 |
| 3.3 基于小波变换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理论 | 第32-39页 |
| 3.3.1 串联故障电弧判别依据的确定 | 第34-37页 |
| 3.3.2 串联故障电弧判别依据验证 | 第37-39页 |
| 3.4 故障电弧的弧光检测理论 | 第39-41页 |
| 3.4.1 电弧光检测故障电弧理论依据 | 第39-40页 |
| 3.4.2 电弧光检测故障电弧原理及特点 | 第40页 |
| 3.4.3 故障电弧弧光检测设计 | 第40-41页 |
| 3.5 光伏交流汇流中故障电弧检测方法 | 第41-43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4 故障电弧检测系统的设计 | 第44-54页 |
| 4.1 硬件设计 | 第44-48页 |
| 4.1.1 主控芯片模块 | 第45-46页 |
| 4.1.2 信号的采集和调理 | 第46-47页 |
| 4.1.3 弧光采集模块 | 第47页 |
| 4.1.4 显示模块 | 第47页 |
| 4.1.5 电源模块 | 第47-48页 |
| 4.2 软件设计 | 第48-50页 |
| 4.3 对故障电弧的检测 | 第50-52页 |
| 4.4 对“好弧”的检测 | 第52-5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