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轻量级的网络自信任传输机制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符号使用说明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8页
        1.1.1 网络传输协议的重要性第14-15页
        1.1.2 网络通信的安全性需求第15-16页
        1.1.3 网络通信的安全性现状第16-17页
        1.1.4 密钥协商算法的新要求第17-18页
    1.2 本文工作第18-20页
    1.3 论文结构第20-22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工作第22-31页
    2.1 传统的可信安全网络通信技术第22-24页
        2.1.1 技术概述第22-23页
        2.1.2 技术弊端第23-24页
    2.2 基于自验证标识的可信安全网络通信技术第24-26页
        2.2.1 技术概述第24-25页
        2.2.2 技术弊端第25-26页
    2.3 基于身份的密码学技术第26-29页
        2.3.1 基于身份的密码学研究现状第26-27页
        2.3.2 基于身份的密钥协商算法第27-28页
        2.3.3 技术优势与对比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E~2IBK: 有效且可扩展的身份基密钥协商算法第31-44页
    3.1 基于身份密码技术的相关问题定义第31-34页
        3.1.1 基于身份的密码技术框架及多域的定义第31-33页
        3.1.2 密钥协商算法所需满足的安全特性第33-34页
        3.1.3 基于身份密码学中的计算困难问题第34页
    3.2 多域环境下的密钥协商算法第34-37页
        3.2.1 DK类型下的多域密钥协商算法第34-36页
        3.2.2 DP类型下的多域密钥协商算法第36-37页
    3.3 E~2IBK的算法分析第37-42页
        3.3.1 安全性分析第38-40页
        3.3.2 有效性分析第40-42页
        3.3.3 可扩展性分析第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T-IP: 可增量部署的自信任轻量级网络传输协议的设计第44-61页
    4.1 方案流程第44-48页
        4.1.1 总体流程第44页
        4.1.2 T-IP管理第44-46页
        4.1.3 T-IP协议通信第46-48页
    4.2 技术框架第48-52页
        4.2.1 私钥与地址分配第48页
        4.2.2 密钥协商第48-50页
        4.2.3 安全通信第50-51页
        4.2.4 可增量部署第51-52页
    4.3 协议格式第52-56页
        4.3.1 传输模式下的报文格式第54-55页
        4.3.2 隧道模式下的报文格式第55-56页
    4.4 关键模块设计第56-59页
        4.4.1 T-IP加密模块设计第56-58页
        4.4.2 T-IP解密模块设计第58-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T-IP协议的实现与测试第61-74页
    5.1 技术路线第61-63页
        5.1.1 基于XFRM框架第61页
        5.1.2 基于NetFilter框架第61-63页
    5.2 关键技术与实现第63-68页
        5.2.1 NetLink机制第63-66页
        5.2.2 PBC库第66页
        5.2.3 sk_buff数据结构与报文构造第66-68页
    5.3 测试与分析第68-73页
        5.3.1 功能测试与验证第69-71页
        5.3.2 性能测试与比较第71-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7页
    6.1 本文工作及主要创新点第74-76页
    6.2 进一步讨论及未来工作展望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芳砜纶纤维不同纺纱方法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跨国公司供应链联盟绩效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