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一、选题的缘由与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二、相关研究与回顾 | 第13-16页 |
(一) 关于牧民生产生活方面的研究 | 第13-15页 |
(二) 关于牧区文化方面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五、相关概念阐释 | 第18-20页 |
(一) 城镇化 | 第18页 |
(二) 游牧村落 | 第18-19页 |
(三) 文化 | 第19页 |
(四) 游牧文化 | 第19页 |
(五) 嘎查 | 第19-20页 |
六、个案介绍 | 第20-23页 |
(一) 地理位置、气候、生态环境 | 第20页 |
(二) 土地面积、牧户、生活状况 | 第20-21页 |
(三) 呼格吉勒图嘎查的历史沿革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城镇化进程中牧区传统村落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 | 第23-38页 |
一、生产方式 | 第23-34页 |
(一) 游牧畜牧业向定居畜牧业的转变 | 第23-29页 |
(二) 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 第29-34页 |
二、生活方式 | 第34-38页 |
(一) 居住方式——蒙古包淡出草原 | 第34-35页 |
(二) 穿着服饰——失去民族特色 | 第35-36页 |
(三) 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 第36页 |
(四) 交通运输——马文化在消失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城镇化进程中牧区传统村落社会文化的变化 | 第38-48页 |
一、人际交往发生改变 | 第38-39页 |
二、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 第39-40页 |
三、村落传统文化流失 | 第40-45页 |
(一) 思想观念 | 第41-42页 |
(二) 宗教信仰 | 第42-44页 |
(三) 风俗习惯 | 第44-45页 |
四、民族文化遭遇破坏 | 第45-48页 |
(一) 语言文字 | 第45-46页 |
(二) 民族传统文化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牧区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难点及对策 | 第48-58页 |
一、难点 | 第48-52页 |
(一) 立法滞后,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48-50页 |
(二) 财政投入力度不够 | 第50页 |
(三) 牧民文化保护意识淡薄 | 第50-51页 |
(四) 民族文化受到异文化冲击 | 第51页 |
(五) 文化传承人断档 | 第51-52页 |
二、对策 | 第52-58页 |
(一) 加强立法、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 第52-55页 |
(二)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 第55页 |
(三) 广泛宣传,唤醒牧民文化自觉 | 第55-56页 |
(四)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重要性,加强保护和发展 | 第56-57页 |
(五) 保护文化传承人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