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22页 |
1.2.1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的提出及特点 | 第11-12页 |
1.2.2 国外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发展概况 | 第12页 |
1.2.3 国内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1.2.4 空气质量模型 | 第15-22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1.3.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目的 | 第22页 |
1.3.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4.3 创新点 | 第24-26页 |
2 烟团积分-多维多箱模型的选择与构建 | 第26-42页 |
2.1 烟团积分-多维多箱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26-32页 |
2.1.1 小风与静风条件下的大气污染物扩散 | 第26页 |
2.1.2 烟团积分-多维多箱模型的概念 | 第26-28页 |
2.1.3 烟团积分-多维多箱模型的基本方程 | 第28-32页 |
2.2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基本气象参数 | 第32-36页 |
2.2.1 风速和风频 | 第32-34页 |
2.2.2 大气稳定度 | 第34-35页 |
2.2.3 混合层高度 | 第35-36页 |
2.3 烟团积分-多维多箱模型的基本参数 | 第36-39页 |
2.3.1 烟气抬升高度 | 第36-38页 |
2.3.2 扩散参数 | 第38-39页 |
2.4 多风向下烟团积分-多维多箱模型的构建 | 第39-41页 |
2.4.1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39页 |
2.4.2 各风向组下的烟团积分-多维多箱模型 | 第39-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基于烟团积分-多维多箱模型的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研究 | 第42-70页 |
3.1 基本参数的确定及模型验证 | 第42-45页 |
3.1.1 气象参数的确定 | 第42-43页 |
3.1.2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3-44页 |
3.1.3 模型的验证 | 第44-45页 |
3.2 模型的大气环境容量核算应用 | 第45-53页 |
3.2.1 研究区域概况及基础资料的预处理 | 第45-46页 |
3.2.2 基础资料的收集 | 第46-49页 |
3.2.3 基础资料的预处理及存储 | 第49-51页 |
3.2.4 烟团积分-多维多箱模型的 MATLAB 计算 | 第51-53页 |
3.3 研究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3-68页 |
3.3.1 烟团积分-多维多箱模型的大气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 第53-55页 |
3.3.2 A-P值法大气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 第55-58页 |
3.3.3 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现状排放量 | 第58-63页 |
3.3.4 源强耗损估算 | 第63-66页 |
3.3.5 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6-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4 基于环境基尼系数法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 第70-82页 |
4.1 基于环境基尼系数法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 | 第70-73页 |
4.1.1 基尼系数概述 | 第71-72页 |
4.1.2 引入环境基尼系数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 | 第72-73页 |
4.1.3 技术路线 | 第73页 |
4.2 合川区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的确定 | 第73-80页 |
4.2.1 控制指标的基尼系数计算 | 第74-76页 |
4.2.2 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的确定 | 第76-80页 |
4.3 合川区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 | 第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82-84页 |
5.1 结论 | 第82页 |
5.2 建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4页 |
附录 | 第94-107页 |
A. 取CAD点坐标的LISP程序 | 第94-96页 |
B. 地图经纬度转换为坐标系坐标的程序 | 第96-102页 |
C. MATLAB建模及计算程序 | 第102-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