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1 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及理论分析 | 第17-26页 |
·贸易保护主义的界定 | 第17页 |
·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历程 | 第17-21页 |
·重商主义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 | 第17-18页 |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 | 第18-19页 |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超保护贸易主义 | 第19-20页 |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 第20-21页 |
·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分析 | 第21-23页 |
·关税形式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国的影响 | 第21-23页 |
·非关税壁垒形式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国的影响 | 第23页 |
·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博弈分析 | 第23-26页 |
·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静态博弈 | 第23-24页 |
·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动态重复博弈 | 第24-26页 |
2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 第26-34页 |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 第26-29页 |
·经济原因 | 第26-27页 |
·政治原因 | 第27-28页 |
·其他原因 | 第28-29页 |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 第29-31页 |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领域扩大化 | 第29-30页 |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多样化 | 第30-31页 |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政治化 | 第31页 |
·美国、欧盟和日本贸易保护主义对华影响的比较分析 | 第31-34页 |
3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34-46页 |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发展现状 | 第34-39页 |
·中美进出口贸易 | 第34-35页 |
·中美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 | 第35-36页 |
·中美进出口贸易地位的变化 | 第36-38页 |
·中国吸收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 | 第38-39页 |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 第39-46页 |
·贸易不平衡问题 | 第39-41页 |
·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 第41-42页 |
·贸易依存度过大 | 第42-44页 |
·人民币汇率问题 | 第44-46页 |
4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6-63页 |
·对外贸易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 第46-51页 |
·数据与变量 | 第46页 |
·各变量之间相关性检验 | 第46-48页 |
·各经济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48-49页 |
·协整分析 | 第49-50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0-51页 |
·对美国出口的各类产品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51-59页 |
·数据与变量 | 第51页 |
·各变量之间相关性检验 | 第51-52页 |
·简单最小二乘法估计 | 第52-54页 |
·显著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 第54-55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55-56页 |
·VAR 模型、VEC 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 | 第56-59页 |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的影响 | 第59-63页 |
·非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出口的影响 | 第60-61页 |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出口的影响 | 第61-63页 |
5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及建议 | 第63-69页 |
·政府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 第63-66页 |
·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 第63页 |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 第63-64页 |
·扩大内需,内外兼顾 | 第64-65页 |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 第65页 |
·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及反贸易保护主义机制 | 第65-66页 |
·企业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 第66-69页 |
·熟悉WTO 的各项具体的规则,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 第66页 |
·进一步的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 第66-67页 |
·降低贸易依存度,推动市场多元化 | 第67页 |
·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齐头并进的策略 | 第67-69页 |
6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