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初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我”眼中的小学--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3页
    1.1 选题缘由第10-11页
        1.1.1 幼小衔接受到国内外教育研究的重视第10页
        1.1.2 对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第10-11页
        1.1.3 教育领域中引入儿童视角第11页
        1.1.4 研究者本人的观察和实践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12页
        1.2.2 实践意义第12-13页
2 文献综述第13-21页
    2.1 关于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参与综述第13-16页
        2.1.1 家长参与的含义第13页
        2.1.2 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教育态度第13-14页
        2.1.3 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意义第14-15页
        2.1.4 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的影响因素第15-16页
    2.2 关于儿童对幼小衔接认识的综述第16-18页
        2.2.1 儿童在幼小衔接中认知的发展第16-17页
        2.2.2 儿童对幼小衔接的情感态度第17-18页
        2.2.3 儿童对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认识第18页
    2.3 关于教育研究中的儿童视角综述第18-21页
        2.3.1 教育研究中儿童视角的产生第19页
        2.3.2 教育研究中儿童视角的研究方法第19-20页
        2.3.3 教育研究中儿童视角的不足第20-21页
3 研究设计第21-25页
    3.1 核心概念界定第21页
        3.1.1 幼小衔接第21页
        3.1.2 儿童视角第21页
    3.2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1-22页
        3.2.1 研究目标第21-22页
        3.2.2 研究内容第22页
    3.3 研究方法第22-23页
        3.3.1 访谈法第22页
        3.3.2 作品分析法第22页
        3.3.3 文献法第22-23页
    3.4 研究过程第23-25页
        3.4.1 研究参与者的选取第23页
        3.4.2 研究时间段的选取第23-25页
4 研究结果分析第25-60页
    4.1 我看到的校园第25-41页
        4.1.1 每个时间段内“我看到的校园”的主要特点第25-37页
        4.1.2 儿童对“我看到的校园”看法的变化第37-41页
    4.2 我与我的同伴第41-45页
        4.2.1 每个时间段内“我与我的同伴”的主要特点第41-44页
        4.2.2 儿童对“我有我的同伴”看法的变化第44-45页
    4.3 我所了解的老师第45-50页
        4.3.1 每个时间段内“我所了解的老师”的主要特点第45-49页
        4.3.2 儿童对“我所了解的老师”看法的变化第49-50页
    4.4 我眼中的课堂与学习第50-56页
        4.4.1 每个时间段内“我眼中的课堂与学习”的主要特点第50-54页
        4.4.2 儿童对“我眼中的课堂与学习”看法的变化第54-56页
    4.5 我在小学里的生活第56-60页
        4.5.1 每个时间段内“我在小学里的生活”的主要特点第56-58页
        4.5.2 儿童对“我在小学里的生活”看法的变化第58-60页
5 讨论与思考第60-76页
    5.1 就儿童视角幼小衔接方面的讨论第60-68页
        5.1.1 我看到的校园第60-61页
        5.1.2 我与我的同伴第61-63页
        5.1.3 我所了解的老师第63-65页
        5.1.4 我眼中的课堂与学习第65-67页
        5.1.5 我在小学里的生活第67-68页
    5.2 儿童视角下幼小衔接方面的思考第68-75页
        5.2.1 对幼儿园方面的思考第68-70页
        5.2.2 对小学方面的思考第70-75页
    5.3 就研究中“儿童视角”的反思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附录第80-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晚期胰腺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及技术进展分析
下一篇:HIFU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11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