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第11页
        1.1.3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5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8-22页
    2.1 相关概念说明第18-19页
        2.1.1 社会主义新农村第18页
        2.1.2 美丽乡村第18页
        2.1.3“美丽乡村”建设质量第18-19页
        2.1.4“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异同第19页
    2.2 基础理论研究第19-20页
        2.2.1 城乡一体化理论第19-20页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页
    2.3 理论研究框架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质量现状分析第22-38页
    3.1 海林市“美丽乡村”发展概况第22-26页
        3.1.1 海林市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第22-23页
        3.1.2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进展情况第23-24页
        3.1.3 海林市“美丽乡村”重点工程建设情况第24-26页
    3.2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典型个案第26-32页
        3.2.1 蔬菜村走“一村一品”第26-28页
        3.2.2 西安村走“三条通道”第28-29页
        3.2.3 密南村走“两集、两养”第29-31页
        3.2.4 哈达村走“旅游休闲”第31-32页
    3.3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宏观问题第32-33页
        3.3.1 建设资金供给不足及筹资渠道窄第32页
        3.3.2 村庄规划有所欠缺第32-33页
        3.3.3 群众主体积极性和意识薄弱第33页
    3.4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宏观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3-35页
        3.4.1 建设资金供给不足及筹资渠道窄的原因第33-34页
        3.4.2 村庄规划欠缺原因第34页
        3.4.3 群众主体积极性和意识薄弱原因第34-35页
    3.5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质量中存在的微观问题第35-36页
        3.5.1“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滞后于产业发展第35页
        3.5.2“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农民生活幸福指数低第35-36页
    3.6 本章小结第36-38页
4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第38-52页
    4.1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质量的问卷调查第38-40页
        4.1.1 调查的方式第38页
        4.1.2 调查问卷的结果第38-40页
    4.2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第40-44页
        4.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41页
        4.2.2“美丽乡村”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41-44页
    4.3“美丽乡村”建设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第44-49页
        4.3.1 主成分分析理论第45-46页
        4.3.2 数据的处理第46-49页
    4.4 结果分析第49-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5 提升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质量的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第52-62页
    5.1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走融资健全道路第52-53页
        5.1.1 产业的壮大发展第52页
        5.1.2 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机制第52-53页
        5.1.3 增加资金筹资渠道第53页
    5.2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走科学规划道路第53-55页
        5.2.1 发展特色区位产业型乡村第53-54页
        5.2.2 打造特色民俗旅游型乡村第54页
        5.2.3 科学引导项目工程第54-55页
    5.3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走制度完善道路第55-56页
        5.3.1 提高政府引导准确性第55页
        5.3.2 农民的教育培训第55-56页
        5.3.3 村民精神文明的培育第56页
    5.4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走产业结构优化道路第56-58页
        5.4.1 推进三产服务业向商贸旅游集中第56-57页
        5.4.2 实施乡村合作共建机制第57页
        5.4.3 统筹乡村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第57-58页
    5.5 海林市美丽乡村建设走村民幸福指数提升道路第58-60页
        5.5.1 构建促农增收的长效机制第58-59页
        5.5.2 建立社会保障完善机制第59页
        5.5.3 改善乡村生活的环境第59-60页
    5.6 本章小结第60-6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研究结论第62-63页
    6.2 未来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70页
个人简历第70-72页
附录 调查问卷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QO1基因C609T多态性、环境暴露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及分子分型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干预边界的县域城乡空间治理改进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