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刑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3页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1页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页
    四 基本思路及论文结构安排第11-13页
第一章 刑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基础理论第13-18页
    第一节 刑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概念第13-14页
    第二节 刑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价值第14-18页
        一 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第15页
        二 实现正当程序理念下的控辩平等第15-16页
        三 促进发现案件客观真实第16页
        四 切实提高司法效益第16-18页
第二章 国外刑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之考察第18-27页
    第一节 英国的刑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第18-20页
        一 立法目的第18页
        二 立法内容第18-19页
        三 对违反庭前证据展示义务的救济和制裁第19-20页
    第二节 美国的刑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第20-22页
        一 立法目的第20页
        二 立法内容第20-21页
        三 对违反庭前证据展示义务的救济和制裁第21-22页
    第三节 日本的证据展示制度第22-23页
        一 立法目的第22页
        二 立法内容第22-23页
        三 对违反庭前证据展示义务的救济和制裁第23页
    第四节 与证据出示制度相关的规定第23-25页
        一 大陆法系国家对辩护方阅卷权的规定第23-24页
        二 国际公约和惯例对辩护方阅卷权的规定第24-25页
    第五节 英、美、日刑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之比较研究第25-27页
第三章 我国刑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现状及缺陷第27-32页
    第一节 我国刑事庭前证据展示规则的立法现状第27-29页
        一 明示展示阶段第27页
        二 规定展示范围第27-28页
        三 体现双向展示第28页
        四 初步建立救济机制第28-29页
    第二节 我国刑事庭前证据展示规则的缺陷第29-32页
        一 基本原则不健全第29页
        二 基本制度不完善第29-30页
        三 救济机制和制裁措施不健全第30-31页
        四 参与展示主体不全面第31页
        五 配套措施不健全第31-32页
第四章 我国刑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完善建议第32-45页
    第一节 确立刑事庭前证据展示的基本原则第32-35页
        一 不展示禁止出示原则第32-34页
        二 双向展示原则第34页
        三 不对等展示原则第34页
        四 范围限制原则第34-35页
        五 客观原则第35页
    第二节 完善刑事庭前证据展示的基本制度第35-38页
        一 庭前证据展示的范围第36页
        二 庭前证据展示的时间第36-37页
        三 庭前证据展示的方式第37-38页
        四 庭前证据展示后的庭审第38页
    第三节 明确刑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保障机制第38-39页
        一 控辩双方恶意利用庭前证据展示的责任问题第38页
        二 法官在刑事庭前证据展示中的法律地位问题第38-39页
    第四节 扩大刑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主体第39-41页
        一 被告人的主体身份第39-40页
        二 被害人的主体身份第40-41页
    第五节 建立和完善刑事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配套制度第41-45页
        一 建立预审法官制度第41-42页
        二 增设公设辩护人制度第42-43页
        三 完善庭前会议制度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心房活动特征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房颤检测
下一篇:基于语义网技术的起源访问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