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分子光谱法用于环境中手性农药的分析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1-53页
    1 农药简介第11-31页
        1.1 农药发展简介第11-14页
        1.2 农药分类第14-16页
        1.3 手性农药第16-17页
        1.4 手性农药的环境行为第17-20页
        1.5 农药主要分析方法第20-31页
    2 研究对象简介第31-38页
        2.1 马拉硫磷的性质和应用及其分析第31-33页
        2.2 精喹禾灵的性质和应用及其分析第33-35页
        2.3 草甘膦的性质和应用及其分析第35-38页
    3 研究方法简介第38-39页
        3.1 共振瑞利散射法第38-39页
        3.2 分子荧光光谱法第39页
    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53页
第2章 研究报告第53-109页
    第1节 色氨酸-Pd(Ⅱ)-马拉硫磷体系的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第53-67页
        1 实验部分第54-55页
            1.1 实验仪器第54页
            1.2 试剂药品第54页
            1.3 实验方法第54-55页
        2 结果与讨论第55-64页
            2.1 RRS和荧光光谱第55-56页
            2.2 实验条件优化第56-58页
            2.3 标准曲线系列第58-60页
            2.4 体系的选择性第60页
            2.5 共存物质的影响第60-62页
            2.6 体系反应机理第62-64页
            2.7 分析应用第64页
        3 结论第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第2节 氯化钯-精喹禾灵二元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二级散射和倍频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第67-82页
        1 实验部分第68页
            1.1 实验仪器第68页
            1.2 试剂药品第68页
            1.3 实验方法第68页
        2 结果与讨论第68-79页
            2.1 RRS光谱第68-69页
            2.2 SOS光谱第69-70页
            2.3 FDS光谱第70-71页
            2.4 反应条件的优化第71-75页
            2.5 标准曲线系列第75-76页
            2.6 体系的反应机理第76-78页
            2.7 分析应用第78-79页
        3 结论第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第3节 曙红Y作光探针的荧光猝灭法测定精喹禾灵的研究及其分析应用第82-96页
        1 实验部分第83页
            1.1 实验仪器第83页
            1.2 试剂药品第83页
            1.3 实验方法第83页
        2 结果与讨论第83-93页
            2.1 荧光和RRS光谱图第83-85页
            2.2 实验条件优化第85-86页
            2.3 体系的选择性第86-88页
            2.4 共存物质的影响第88页
            2.5 标准曲线系列第88-89页
            2.6 体系的反应机制第89-92页
            2.7 分析应用第92-93页
        3 结论第93页
        参考文献第93-96页
    第4节 色氨酸作光探针的荧光"关-开"法测定草甘膦的研究及其分析应用第96-109页
        1 实验部分第96-97页
            1.1 实验仪器第96-97页
            1.2 试剂药品第97页
            1.3 实验方法第97页
        2 结果与讨论第97-106页
            2.1 荧光光谱图第97-98页
            2.2 实验条件优化第98-101页
            2.3 体系的选择性第101页
            2.4 共存物质的影响第101-102页
            2.5 标准曲线系列第102-103页
            2.6 体系反应机制第103-105页
            2.7 分析应用第105-106页
        3 结论第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9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09-110页
缩略词第110-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两株真菌漆斑菌Myrothecium sp.和肉色曲霉Aspergillus carneus中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下一篇: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TR4分子对龋病预防及疗效评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