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2.1 羊肚菌概述 | 第14-15页 |
1.2.2 羊肚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 | 第15-16页 |
1.2.3 羊肚菌多糖提取、分离和纯化 | 第16页 |
1.2.4 羊肚菌多糖生理活性 | 第16-17页 |
1.2.5 羊肚菌多糖结构分析 | 第17-21页 |
1.2.6 多糖的结构与其生理活性的关系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羊肚菌胞内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 第24-46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24-25页 |
2.2.1 材料 | 第24页 |
2.2.2 试剂及设备 | 第24-25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5-31页 |
2.3.1 液态发酵法生产羊肚菌菌丝体 | 第25-26页 |
2.3.2 多糖测定 | 第26-27页 |
2.3.3 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法 | 第27-29页 |
2.3.4 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法 | 第29-30页 |
2.3.5 对比试验 | 第30页 |
2.3.6 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2.4 试验结果 | 第31-44页 |
2.4.1 标准曲线绘制 | 第31页 |
2.4.2 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 | 第31-38页 |
2.4.3 高压脉冲电场提取 | 第38-43页 |
2.4.4 对比试验 | 第43-44页 |
2.5 分析与讨论 | 第4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3章 羊肚菌胞内多糖分离纯化 | 第46-62页 |
3.1 引言 | 第46页 |
3.2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46-47页 |
3.2.1 材料 | 第46页 |
3.2.2 试剂及仪器 | 第46-47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47-53页 |
3.3.1 羊肚菌粗多糖分离纯化工艺路线 | 第47页 |
3.3.2 粗多糖分离 | 第47-48页 |
3.3.3 糖醛酸含量的测定 | 第48页 |
3.3.4 多糖除蛋白 | 第48-51页 |
3.3.5 多糖脱色 | 第51页 |
3.3.6 多糖分离纯化 | 第51-52页 |
3.3.7 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3.4 试验结果 | 第53-59页 |
3.4.1 多糖酒精沉淀 | 第53页 |
3.4.2 MEP中糖醛酸含量测定 | 第53-54页 |
3.4.3 多糖脱蛋白方法比较 | 第54-56页 |
3.4.4 多糖分离纯化 | 第56-59页 |
3.5 分析与讨论 | 第59-6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羊肚菌多糖体外抗人结肠癌细胞HT-29 增殖及作用机制 | 第62-80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62-64页 |
4.2.1 肿瘤细胞 | 第62页 |
4.2.2 试剂 | 第62-63页 |
4.2.3 仪器与设备 | 第63-64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64-71页 |
4.3.1 培养基与试剂配制 | 第64页 |
4.3.2 细胞培养 | 第64-65页 |
4.3.3 羊肚菌多糖抑制HT-29 细胞增殖能力的测定 | 第65-66页 |
4.3.4 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分析 | 第66页 |
4.3.5 HT-29 线粒体膜电位测量 | 第66-67页 |
4.3.6 多糖对HT-29 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7-69页 |
4.3.7 caspase-3、8、9 活性检测 | 第69-70页 |
4.3.8 Western-blot分析 | 第70页 |
4.3.9 多糖对正常人纤维原细胞增殖影响 | 第70-71页 |
4.3.10 统计分析 | 第71页 |
4.4 试验结果 | 第71-78页 |
4.4.1 羊肚菌多糖体外对HT-29 增殖的抑制作用 | 第71-72页 |
4.4.2 HT-29 细胞凋亡检测 | 第72-73页 |
4.4.3 MEPN-B-Ⅱ对HT-29 线粒体膜电位影响 | 第73-74页 |
4.4.4 MEPN-B-Ⅱ对HT-29 相关凋亡基因表达水平影响 | 第74-76页 |
4.4.5 MEPN-B-Ⅱ对HT-29 中caspase-3、8、9 活性的影响 | 第76-77页 |
4.4.6 MEPN-B-Ⅱ对普通人纤维原细胞的影响 | 第77-78页 |
4.5 分析与讨论 | 第78-7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羊肚菌胞内多糖分子结构研究 | 第80-98页 |
5.1 引言 | 第80页 |
5.2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80-81页 |
5.2.1 材料 | 第80-81页 |
5.2.2 试剂及仪器 | 第81页 |
5.3 试验方法 | 第81-84页 |
5.3.1 单糖组成分析 | 第81-82页 |
5.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82页 |
5.3.3 紫外光谱扫描 | 第82-83页 |
5.3.4 甲基化分析 | 第83页 |
5.3.5 NMR分析 | 第83-84页 |
5.3.6 SEM分析 | 第84页 |
5.3.7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84页 |
5.4 试验结果 | 第84-96页 |
5.4.1 单糖组成分析 | 第84-85页 |
5.4.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85页 |
5.4.3 紫外光谱分析 | 第85-86页 |
5.4.4 甲基化分析 | 第86-91页 |
5.4.5 NMR分析 | 第91-94页 |
5.4.6 SEM分析 | 第94-95页 |
5.4.7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95-96页 |
5.5 分析与讨论 | 第9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6.1 结论 | 第98-99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