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白术根腐病生防菌的筛选及控病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综述第14-23页
    1 白术概况第14-15页
        1.1 白术的植物学特征第14页
        1.2 白术的药用价值第14-15页
    2 白术根腐病研究第15-17页
        2.1 白术根腐病危害症状第15-16页
        2.2 白术根腐病病原菌研究第16-17页
        2.3 病害循环第17页
    3 根腐病的综合防治第17-18页
        3.1 根腐病的农业防治第17页
        3.2 根腐病的化学防治第17-18页
        3.3 根腐病生物防治第18页
    4 生物防治研究第18-22页
        4.1 生防菌类群第18-20页
            4.1.1 生防真菌第18-19页
            4.1.2 生防细菌第19-20页
            4.1.3 生防放线菌第20页
        4.2 生物防治机制第20-22页
            4.2.1 竞争作用第20-21页
            4.2.2 拮抗作用第21页
            4.2.3 重寄生第21页
            4.2.4 诱导植物抗性第21页
            4.2.5 产生水解酶类第21-22页
                4.2.5.1 细胞壁降解酶第21-22页
                4.2.5.2 蛋白酶第22页
    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白术根腐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应用第23-47页
    第一节 生防菌的筛选及鉴定第23-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30页
            1.1 供试材料第23-24页
                1.1.1 供试病原菌第23页
                1.1.2 土样来源第23页
                1.1.3 培养基第23-24页
            1.2 生防菌的分离与筛选第24-25页
                1.2.1 分离土壤中微生物第24页
                1.2.2 生防菌的筛选第24-25页
                1.2.3 生防菌的室内抑制率测定第25页
            1.3 生防菌的鉴定第25-30页
                1.3.1 生防真菌的鉴定第25-26页
                    1.3.1.1 生防真菌形态学鉴定第25页
                    1.3.1.2 生防真菌的分子鉴定第25-26页
                1.3.2 生防细菌的鉴定第26-28页
                    1.3.2.1 生防细菌的形态观察第26页
                    1.3.2.2 生防细菌部分生理生化测试第26-27页
                    1.3.2.3 生防细菌的分子鉴定第27-28页
                1.3.3 生防放线菌的鉴定第28-30页
                    1.3.3.1 生防放线菌的形态特征观察第28页
                    1.3.3.2 生防放线菌生理生化测定第28-30页
                    1.3.3.2 生防放线菌的分子鉴定第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41页
            2.1 生防菌筛选结果第30页
            2.2 生防菌的抑制率测定第30-32页
            2.3 生防菌的鉴定第32-41页
                2.3.1 生防真菌的鉴定第32-34页
                    2.3.1.1 生防真菌的形态特征第32-33页
                    2.3.1.2 生防真菌的分子鉴定第33-34页
                2.3.2 生防细菌的鉴定第34-37页
                    2.3.2.1 生防细菌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试第34-36页
                    2.3.2.2 生防细菌分子鉴定第36-37页
                2.3.3 生防放线菌的鉴定第37-41页
                    2.3.3.1 生防放线菌的形态特征第37-39页
                    2.3.3.2 生防放线菌生理生化测试第39-40页
                    2.3.3.3 生防放线菌的分子鉴定第40-41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1-43页
    第二节 生防菌的田间防治研究第43-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4页
            1.1 试验材料第43页
                1.1.1 供试菌株及药剂第43页
                1.1.2 培养基第43页
            1.2 试验方法第43-44页
                1.2.1 生防菌剂生产第43-44页
                1.2.2 田间试验设计第4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4-45页
            2.1 不同处理对白术出苗的影响第44-45页
            2.2 不同处理对白术根腐病的田间防效第45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5-47页
第三章 生防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第47-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1.1 供试材料第47页
            1.1.1 供试菌株第47页
            1.1.2 使用仪器第47页
            1.1.3 培养基第47页
        1.2 生防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第47-48页
            1.2.1 生防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第47-48页
            1.2.2 不同pH对生防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8页
            1.2.3 不同温度对生防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8页
            1.2.4 不同光照条件对生防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8页
            1.2.5 不同C、N源对生防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48页
        1.3 生防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第48-49页
            1.3.1 pH对生防细菌生长的影响第48页
            1.3.2 生防细菌生长温度测定第48-49页
            1.3.3 生防细菌耐NaCl盐测定第49页
            1.3.4 生防细菌对O_2的需求第49页
        1.4 生防放线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第49-50页
            1.4.1 pH对生防放线菌生长的影响第49页
            1.4.2 温度对生防放线菌生长的影响第49页
            1.4.3 生防放线菌耐NaCl盐测试第49页
            1.4.4 C、N源对生防放线菌生长的影响第49-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9页
        2.1 生防真菌生物学特性第50-55页
            2.1.1 生防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第50-51页
            2.1.2 不同pH对生防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51-52页
            2.1.3 不同温度对生防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52-53页
            2.1.4 不同光照条件对生防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53页
            2.1.5 不同C、N源对生防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53-55页
        2.2 生防细菌生物学特性第55-56页
            2.2.1 pH对生防细菌生长的影响第55页
            2.2.2 温度对生防细菌生长的影响第55-56页
            2.2.3 生防细菌耐盐性测试第56页
            2.2.4 生防细菌对O_2的需求第56页
        2.3 生防放线菌生物学特性第56-59页
            2.3.1 pH对生防放线菌生长的影响第56-57页
            2.3.2 温度对生防放线菌的影响第57-58页
            2.3.3 生防放线菌耐盐性测定第58页
            2.3.4 C、N源对放线菌生长的影响第58-59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9-61页
第四章 生防菌液体发酵条件研究第61-7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1-63页
        1.1 供试材料第61页
            1.1.1 供试菌株第61页
            1.1.2 培养基第61页
        1.2 生防菌发酵条件研究第61-63页
            1.2.1 无菌发酵液抑菌效果测试第61-62页
            1.2.2 种子液的制备第62页
            1.2.3 C、N源对生防菌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第62页
            1.2.4 初始pH对生防菌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第62页
            1.2.5 装液量对生防菌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第62页
            1.2.6 接种量对生防菌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第62-63页
            1.2.7 其他发酵条件正交试验第6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3-69页
        2.1 C、N源对生防菌无菌滤液抑菌效果的影响第63-64页
        2.2 初始pH对生防菌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第64-65页
        2.3 装液量对生防菌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第65-66页
        2.4 接种量对生防菌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第66页
        2.5 其他发酵条件正交试验第66-69页
            2.5.1 生防真菌M216-1 正交试验结果第66-67页
            2.5.2 生防细菌B-7 正交试验结果第67-68页
            2.5.3 生防放线菌F-11正交试验结果第68-69页
    3 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附录第79-80页
附图第80-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端应用视频广告设计与合成交互技术应用研究
下一篇:扒窃犯罪的司法认定研究--基于重庆市扒窃入刑的司法实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