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类化合物及重金属在焦化废水处理污泥中的赋存状况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焦化废水的来源与污染状况 | 第11-15页 |
·焦化废水的来源 | 第11-12页 |
·焦化废水的污染特征 | 第12-14页 |
·焦化废水污染的控制过程 | 第14-15页 |
·焦化废水污泥概述 | 第15-17页 |
·焦化废水污泥的来源 | 第15-16页 |
·焦化废水污泥组成和性质 | 第16页 |
·焦化废水污泥的价值与潜在环境危害性 | 第16-17页 |
·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污泥中重金属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污泥中有机物污染物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焦化废水的控制工艺及污泥的产生 | 第23-32页 |
·引言 | 第23页 |
·ZK质状况及工艺流程 | 第23-25页 |
·废水的来源及水质 | 第23-24页 |
·工艺流程 | 第24-25页 |
·污泥产生与去向 | 第25-27页 |
·气浮分离——Ferlton氧化单元 | 第25-26页 |
·生物处理单元 | 第26页 |
·混凝沉淀单元 | 第26-27页 |
·系统实际运行效果 | 第27-31页 |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27页 |
·系统运行状况分析 | 第27-28页 |
·生物处理单元对挥发酚的去除效果 | 第28-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酚类化合物仪器检测方法及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32-41页 |
·酚类污染物的性质 | 第32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2-34页 |
·标准样品 | 第32-33页 |
·药剂 | 第33页 |
·实验仪器 | 第33-34页 |
·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34-37页 |
·样品中酚类物质提取方法的确定 | 第34-36页 |
·废水样品的制备 | 第36页 |
·污泥样品的制备 | 第36-37页 |
·仪器检测及定量方法 | 第37-40页 |
·色谱条件 | 第37-38页 |
·标准曲线及回收率 | 第38-39页 |
·浓度计算公式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焦化废水处理系统污泥中酚类物质的组成特性 | 第41-48页 |
·前言 | 第41页 |
·样品采集 | 第41-42页 |
·水样的采集 | 第42页 |
·污泥样的采集 | 第42页 |
·酚类化合物的沿程分布变化 | 第42-46页 |
·水相中酚类化合物 | 第42-44页 |
·污泥相中酚类化合物 | 第44-46页 |
·酚类化合物在系统中的去除效率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外排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环境风险 | 第48-59页 |
·前言 | 第48页 |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 第48-49页 |
·污泥样品 | 第48-49页 |
·药剂 | 第49页 |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实验方法及实验过程 | 第49-50页 |
·污泥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 第49页 |
·重金属的总量分析方法 | 第49-50页 |
·重金属的形态分析方法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方法的可靠性 | 第51页 |
·外排泥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 | 第51-53页 |
·外排泥中重金属的含量特征 | 第53-54页 |
·外排泥中重金属的风险评价 | 第54-57页 |
·地累积指数法 | 第54-55页 |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1、结论 | 第59-60页 |
2、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件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