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和现状 | 第10-11页 |
·无线通讯技术的优势 | 第11-12页 |
·发展方向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和工业以太网技术的介绍 | 第14-29页 |
·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 第14页 |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 第14-16页 |
·BSS 和IBSS | 第15-16页 |
·ESS | 第16页 |
·MAC 子层 | 第16-19页 |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 | 第17页 |
·点协调功能(PCF) | 第17页 |
·CSMA/CA | 第17-19页 |
·物理层 | 第19-25页 |
·FHSS 技术 | 第21-22页 |
·DSSS 技术 | 第22-24页 |
·红外线传输技术 | 第24-25页 |
·工业以太网络的构成 | 第25-26页 |
·工业以太网重要性能 | 第26页 |
·工业网络与传统办公室网络的比较 | 第26-27页 |
·工业以太网的关键技术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锅炉汽轮机成套发电系统的控制原理 | 第29-36页 |
·系统概述 | 第29页 |
·系统控制原理和技术特点 | 第29-30页 |
·系统通信网络描述 | 第30-31页 |
·系统各部分技术描述 | 第31-36页 |
第四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控制系统的实现 | 第36-47页 |
·直接序列扩频和跳频技术比较 | 第36-37页 |
·无线网络拓扑结构 | 第37-38页 |
·无线局域网网络标准 | 第38-40页 |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 | 第40-43页 |
·WEP | 第40-42页 |
·WPA | 第42-43页 |
·WPA2 | 第43页 |
·无线通信模型的建立 | 第43-47页 |
·一般通信系统模型的构成 | 第43-45页 |
·建立无线通信系统模型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无线网络设计 | 第47-52页 |
·整体网络系统的构建 | 第47-48页 |
·无线网络设计 | 第48-50页 |
·接入点(AP)Scalance W788 的一些组态界面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系统平台测试 | 第52-5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件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