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前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6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城乡一体化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城乡一体化 | 第18-19页 |
2.2 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3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3.1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 | 第20-21页 |
2.3.2 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 | 第21页 |
2.3.3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哈尔滨市城乡一体化现状分析 | 第23-27页 |
3.1 城乡产业融合得到很大提升 | 第23-24页 |
3.2 农村的社会管理逐渐向城市靠拢 | 第24页 |
3.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 第24-25页 |
3.4 城市与农村的资源配置更加均衡 | 第25-26页 |
3.5 城乡的空间布局与规划力度加强 | 第2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4 哈尔滨市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37页 |
4.1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27页 |
4.2 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29页 |
4.3 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方法 | 第29-34页 |
4.3.1 因子分析法 | 第29-33页 |
4.3.2 综合评价方法 | 第33-34页 |
4.4 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34-3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5 哈尔滨市城乡一体化评价实证分析 | 第37-54页 |
5.1 哈尔滨市城乡一体化整体评价实证 | 第37-44页 |
5.1.1 指标数据的获取 | 第37-39页 |
5.1.2 指标数据的无纲量化 | 第39-41页 |
5.1.3 哈尔滨市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测算 | 第41-43页 |
5.1.4 哈尔滨市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评价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5.2 哈尔滨市各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实证 | 第44-53页 |
5.2.1 指标数据的获取 | 第44-47页 |
5.2.2 指标数据的无纲量化 | 第47-49页 |
5.2.3 哈尔滨市各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测算 | 第49-52页 |
5.2.4 哈尔滨市各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哈尔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54-58页 |
6.1 城乡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 | 第54-55页 |
6.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比城市差 | 第55页 |
6.3 农村的社会管理和制度建设滞后于城市 | 第55-56页 |
6.4 城市居民在收入和消费支出等方面仍快于农村 | 第56-57页 |
6.5 城乡资源环境与人.数量间的矛盾日渐突出 | 第57页 |
6.6 农村的规划和建设还不够完善 | 第57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7 提高哈尔滨市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 第58-62页 |
7.1 加强社会均等化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第58-59页 |
7.1.1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 第58页 |
7.1.2 保障农村的医疗卫生建设健康发展 | 第58页 |
7.1.3 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 第58-59页 |
7.1.4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第59页 |
7.2 调整并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布局 | 第59-60页 |
7.2.1 巩固提升农业基础产业 | 第59-60页 |
7.2.2 协调发展城乡产业 | 第60页 |
7.3 加快农村体制机制改革 | 第60-62页 |
7.3.1 创新农村土地制度 | 第60-61页 |
7.3.2 改革农村金融体制 | 第61-62页 |
8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