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引言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氮肥对棉花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9-11页 |
| 1.2.1 氮素营养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0页 |
| 1.2.2 氮素营养对棉花生理性状的影响 | 第10页 |
| 1.2.3 氮素营养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 第10-11页 |
| 1.3 棉花蕾铃脱落及与氮营养的关系 | 第11-12页 |
| 1.3.1 棉花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 | 第11页 |
| 1.3.2 棉花蕾铃脱落解剖学机理 | 第11-12页 |
| 1.3.3 棉花蕾铃脱落与氮营养的关系 | 第12页 |
| 1.4 棉花叶片微观结构及其与氮营养的关系 | 第12-14页 |
| 1.4.1 棉花叶片解剖结构 | 第12-13页 |
| 1.4.2 棉花叶片解剖结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 2.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15-16页 |
| 2.1.1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 2.1.2 田间试验设计 | 第15页 |
| 2.1.3 田间取样及调查 | 第15-16页 |
| 2.1.4 形态调查和干物质积累测定 | 第16页 |
| 2.2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16-17页 |
| 2.2.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16页 |
| 2.2.2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16-17页 |
| 2.2.3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 2.2.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 2.3 微观结构的观察 | 第17-1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40页 |
| 3.1 氮素对棉花生长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18-26页 |
| 3.1.1 氮素对棉花株高的影响 | 第18页 |
| 3.1.2 氮素对棉花茎粗的影响 | 第18-19页 |
| 3.1.3 氮素对棉花花蕾数的影响 | 第19-20页 |
| 3.1.4 氮素对棉花成铃数的影响 | 第20页 |
| 3.1.5 氮素对棉花上部果枝长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 3.1.6 氮素对棉花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第21页 |
| 3.1.7 氮素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 第21-26页 |
| 3.2 氮素对棉花上部果枝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26-32页 |
| 3.2.1 氮素对棉花上部果枝内外围铃对位叶及棉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 3.2.2 氮素对棉花上部果枝内外围铃对位叶及棉子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27-29页 |
| 3.2.3 氮素对棉花上部果枝内外围铃对位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9-31页 |
| 3.2.4 氮素对棉花上部果枝内外围铃对位叶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3.3 氮素对棉花上部果枝叶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2-37页 |
| 3.3.1 氮素对上部果枝叶叶片结构性状的影响 | 第32-33页 |
| 3.3.2 氮素对上部果枝叶叶片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3.3 氮素对上部果枝叶叶片中导管面积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3.4 氮素对上部果枝叶叶柄中导管面积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3.5 氮素对上部果枝叶叶柄单个维管束中导管个数的影响 | 第36-37页 |
| 3.4 氮素对棉花产量、品质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第37-40页 |
| 3.4.1 氮素对上部果枝不同位置棉铃单铃重、衣分及品质的影响 | 第37-38页 |
| 3.4.2 氮素对棉花三桃比例,总铃数及产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 4 讨论 | 第40-44页 |
| 4.1 氮素对棉花生长性状的影响 | 第40页 |
| 4.2 氮素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 第40-41页 |
| 4.3 氮素对棉花上部果枝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4.4 氮素对棉花上部果枝叶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2页 |
| 4.5 氮素对棉花产量指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4.6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43-44页 |
| 5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附图 | 第49-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