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气海、关元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1-20页 |
一、中医对中风后尿失禁的认识 | 第11-16页 |
(一) 病因病机 | 第11页 |
(二) 辨证分型 | 第11-12页 |
(三) 尿失禁的古代中医治疗 | 第12-13页 |
(四) 中风后尿失禁的现代中医治疗 | 第13-16页 |
二、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认识 | 第16-19页 |
(一) 国际尿失禁协会定义的尿失禁分类 | 第16-17页 |
(二) 尿失禁的发生机制 | 第17页 |
(三) 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 | 第17-18页 |
(四) 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发病机制 | 第18页 |
(五) 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 | 第18-19页 |
三、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0-30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0-23页 |
(一) 研究对象来源 | 第20页 |
(二) 分组方法 | 第20页 |
(三) 诊断标准 | 第20-22页 |
(四) 纳入标准 | 第22页 |
(五)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六) 脱落标准 | 第22页 |
(七) 意外情况的处理 | 第22-23页 |
二、治疗方法 | 第23-24页 |
(一) 基础治疗 | 第23页 |
(二) 治疗组 | 第23页 |
(三) 对照组 | 第23-24页 |
三、疗效观察 | 第24页 |
(一) 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第24页 |
(二)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定标准 | 第24页 |
(三) 日常生活能力缺陷程度的评定标准 | 第24页 |
四、统计方法 | 第24页 |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一) 病例中断与脱落情况 | 第24页 |
(二) 试验结果资料分析 | 第24-29页 |
(三) 不良反应观察 | 第29-3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0-33页 |
一、选穴依据 | 第30-31页 |
二、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机理探讨 | 第31-32页 |
三、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评价 | 第32页 |
四、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 第32-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附录 | 第38-41页 |
附表1:受试者基本信息 | 第38页 |
附表2:尿失禁程度量表 | 第38-39页 |
附表3: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 第39-40页 |
附表4:BARTHEL指数MBI评定标准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