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乳酸乳球菌upp基因缺陷互补型质粒载体系统的构建及其缺失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1 前言第13-25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页
    1.2 乳酸菌的益生作用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第13-16页
        1.2.1 乳酸菌的益生性作用第14页
        1.2.2 基因工程乳酸菌的应用第14-15页
        1.2.3 基因工程乳酸乳球菌的应用第15-16页
    1.3 乳酸菌食品级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第16-22页
        1.3.1 食品级选择标记研究进展第16-19页
        1.3.2 乳酸菌基因组整合系统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1.4 基因工程(转基因)乳酸菌的安全性评价第22-25页
        1.4.1 基因工程(转基因)乳酸菌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第22-23页
        1.4.2 细菌转录组测序的研究进展第23-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52页
    2.1 材料第25-26页
        2.1.1 载体质粒和菌株第25页
        2.1.2 主要生物化学试剂第25页
        2.1.3 引物合成与测序第25页
        2.1.4 主要仪器设备第25-26页
    2.2 试验方法第26-52页
        2.2.1 乳球菌pGBWVHC32-upp载体的构建第26-30页
        2.2.2 pGBWVHC32-upp载体在L. lactis MG1363中的温度敏感性试验第30-31页
        2.2.3 基因打靶整合型载体的构建第31-43页
        2.2.4 缺失upp基因L. lactis MG1363的构建第43-45页
        2.2.5 缺失upp基因L. lactis MG1363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第45-48页
        2.2.6 Upp基因缺陷互补型质粒载体系统的构建第48-52页
3 结果第52-76页
    3.1 乳球菌pGBWVHC32-upp载体的构建结果第52-54页
        3.1.1 upp基因的扩增和测序结果第52页
        3.1.2 重组质粒pMD18-T-upp的鉴定结果第52-53页
        3.1.3 pGBWVHC32-upp载体的鉴定结果第53-54页
    3.2 pGBWVHC32-upp载体在乳球菌中的温度敏感性试验结果第54页
    3.3 基因打靶整合型载体的构建结果第54-62页
        3.3.1 Upp基因两侧同源臂基因扩增结果第54-55页
        3.3.2 重组质粒pMD18-T-1L/2L/1R/2R的鉴定结果第55-57页
        3.3.3 pGBWVHC32-upp-1L载体的鉴定结果第57页
        3.3.4 基因打靶整合型载体pGBWVHC32-upp-1L1R的鉴定结果第57-58页
        3.3.5 基因打靶整合型载体pGBWVHC32-upp-1L2R的鉴定结果第58-59页
        3.3.6 pGBWVHC32-upp-2L载体的鉴定结果第59-60页
        3.3.7 基因打靶整合型载体pGBWVHC32-upp-2L1R的鉴定结果第60-61页
        3.3.8 基因打靶整合型载体pGBWVHC32-upp-2L2R的鉴定结果第61-62页
    3.4 缺失upp基因的L. lactis MG1363菌株的获得第62-65页
        3.4.1 缺失upp基因的L. lactis MG1363菌株的PCR鉴定结果第62-64页
        3.4.2 缺失upp基因的L. lactis MG1363菌株中的质粒残留鉴定结果第64页
        3.4.3 缺失upp基因的L. lactis MG1363菌株upp基因区域的测序结果第64-65页
    3.5 缺失upp基因的L. lactis MG1363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第65-73页
        3.5.1 缺失upp基因的L. lactis MG1363的遗传稳定性测试结果第65页
        3.5.2 缺失upp基因的L. lactis MG1363和野生菌株生长曲线比较结果第65页
        3.5.3 缺失upp基因的L. lactis MG1363和野生菌株碳源利用结果第65-67页
        3.5.4 缺失upp基因的L. lactis MG1363和野生菌株的形态学比较结果第67页
        3.5.5 缺失upp基因的L. lactis MG1363和野生菌株的转录组测序结果第67-73页
    3.6 Upp基因缺陷互补型质粒载体系统的构建及CaIFN-γ 蛋白的表达第73-76页
        3.6.1 Upp基因和pAMJ399-CaIFN-γ 的扩增结果第73-74页
        3.6.2 重组乳球菌pAMJ399upp-CaIFN-γ/△upp L. lactis MG1363的鉴定结果第74-75页
        3.6.3 重组L. lactis MG1363表达CaIFN-γ 蛋白的鉴定第75-76页
4 讨论第76-80页
    4.1 温敏型质粒和反选择标记在乳酸菌基因操作中的应用第76-77页
    4.2 乳酸乳球菌upp缺失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第77-78页
    4.3 Upp基因缺陷互补型质粒载体系统在L. lactis MG1363表达系统中的使用第78-80页
5 结论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1页
附录第91-9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铁路轨道板下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
下一篇:辽金灭亡原因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