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云南大叶种茶树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缩略词表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 云南大叶种简介第12-13页
    2 多酚氧化酶概述第13-20页
        2.1 PPO的分类和细胞定位第13-14页
        2.2 PPO的分子结构第14-15页
            2.2.1 基因特性第14页
            2.2.2 导肽第14-15页
            2.2.3 保守序列第15页
            2.2.4 内含子第15页
        2.3 PPO的生化特性第15-17页
            2.3.1 水果果实PPO第16页
            2.3.2 易褐变蔬菜PPO第16-17页
            2.3.3 食用菌PPO第17页
            2.3.4 茶叶、烟草、桑叶、牡丹PPO第17页
        2.4 PPO的生理功能第17-19页
            2.4.1 PPO的酶促褐变功能第17-18页
            2.4.2 PPO在茶叶加工中的作用第18页
            2.4.3 PPO对烟叶香味品质的影响第18页
            2.4.4 PPO的植物生理作用第18-19页
        2.5 PPO在茶产业的应用第19-20页
    3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云南大叶种茶树PPO的提取第21-31页
    1 前言第21-22页
        1.1 PPO的提取第21页
        1.2 PPO的酶活测定第21-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2.1 试验材料第22-23页
            2.1.1 试验样品第22页
            2.1.2 主要试剂第22页
            2.1.3 主要仪器第22页
            2.1.4 溶液配制第22-23页
        2.2 试验方法第23-25页
            2.2.1 不同pH缓冲液提取凤庆PPO第23页
            2.2.2 不同PVP添加量提取凤庆PPO第23页
            2.2.3 不同料液比提取凤庆PPO第23-24页
            2.2.4 酶活检测第24页
            2.2.5 Native-PAGE电泳第24-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29页
        3.1 缓冲液pH对凤庆PPO提取的影响第25-26页
        3.2 PVP添加量对凤庆PPO提取的影响第26-27页
        3.3 料液比对凤庆PPO提取的影响第27-29页
        3.4 小结第29页
    4 讨论第29-31页
        4.1 PPO的提取方法第29-30页
        4.2 PPO的缓冲液匀浆浸提工艺第30-31页
第三章 云南大叶种茶树PPO同工酶的分离纯化第31-56页
    1 前言第31-33页
        1.1 沉淀分离第31页
        1.2 层析分离第31-32页
        1.3 电泳技术第32页
        1.4 电泳染色第32-3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3-36页
        2.1 试验材料第33-34页
            2.1.1 试验样品第33页
            2.1.2 主要试剂第33页
            2.1.3 主要仪器第33页
            2.1.4 试剂溶液配制第33-34页
        2.2 试验方法第34-36页
            2.2.1 提取第34页
            2.2.2 硫酸铵分级沉淀第34页
            2.2.3 透析浓缩第34页
            2.2.4 离子交换层析第34-35页
            2.2.5 凝胶过滤层析第35页
            2.2.6 酶活检测(酶标仪测定)第35页
            2.2.7 蛋白含量检测第35-36页
            2.2.8 Native-PAGE检测第36页
            2.2.9 SDS-PAGE检测第3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6-52页
        3.1 凤庆PPO初分离纯化效果第36-37页
            3.1.1 活力及纯化倍数第36-37页
            3.1.2 蛋白含量及回收率第37页
        3.2 离子交换层析结果第37-40页
        3.3 Native-PAGE结果第40页
        3.4 SDS-PAGE结果第40-41页
        3.5 凝胶过滤层析结果第41-51页
            3.5.1 离子交换层析洗脱峰1的分子筛结果第41-45页
            3.5.2 离子交换层析洗脱峰2的分子筛结果第45-47页
            3.5.3 离子交换层析洗脱峰6的分子筛结果第47-49页
            3.5.4 离子交换层析洗脱峰9的分子筛结果第49-51页
        3.6 云南大叶种茶树PPO分离纯化效果第51-52页
        3.7 小结第52页
    4 讨论第52-56页
        4.1 PPO初分离第53-54页
        4.2 PPO柱层析第54页
        4.3 PPO分子量第54-56页
第四章 云南大叶种茶树PPO同工酶性质研究第56-70页
    1 前言第56-57页
        1.1 最适温度第56页
        1.2 最适pH第56页
        1.3 最适底物第56-57页
        1.4 金属离子对PPO的影响第57页
        1.5 抑制剂的作用第5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7-60页
        2.1 试验材料第57-58页
            2.1.1 试验样品第57-58页
            2.1.2 主要试剂第58页
            2.1.3 主要仪器第58页
            2.1.4 试剂溶液配制第58页
        2.2 试验方法第58-60页
            2.2.1 温度对凤庆PPO的影响第58页
            2.2.2 pH对凤庆PPO的影响第58页
            2.2.3 Cu2+对凤庆PPO的作用第58-59页
            2.2.4 抑制剂对凤庆PPO的作用第59页
            2.2.5 底物对凤庆PPO的影响第59-60页
            2.2.6 酶动力学第6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0-66页
        3.1 凤庆PPO的最适反应温度第60-61页
        3.2 凤庆PPO的最适反应pH第61页
        3.3 Cu2+对凤庆PPO的作用第61-62页
        3.4 抑制剂对凤庆PPO的作用第62-63页
        3.5 凤庆PPO的底物特异性第63-64页
        3.6 凤庆PPO酶动力学参数第64-65页
        3.7 小结第65-66页
    4 讨论第66-70页
        4.1 酶促反应最适条件第66-68页
            4.1.1 最适pH第66页
            4.1.2 最适温度第66-67页
            4.1.3 底物特异性第67页
            4.1.4 酶动力学第67-68页
        4.2 外源物质调控第68-70页
            4.2.1 Cu2+的作用第68-69页
            4.2.2 抑制剂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源地取水泵站预沉曝气池及前池流态改善CFD研究
下一篇:减轻白马湖周边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