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体马铃薯遗传图谱构建及薯形QTL分析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2.1 马铃薯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2-16页 |
1.2.2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的定位方法 | 第16-19页 |
1.2.3 马铃薯薯形相关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1页 |
2.1.2 SSR标记来源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7页 |
2.2.1 试管薯薯形测定 | 第21-22页 |
2.2.2 遗传图谱构建 | 第22-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6页 |
3.1 试管薯薯形鉴定 | 第27-35页 |
3.1.1 两亲本薯形的比较 | 第27-28页 |
3.1.2 群体后代的薯形鉴定 | 第28-35页 |
3.2 遗传图谱构建 | 第35-42页 |
3.2.1 多态性SSR引物筛选 | 第35-36页 |
3.2.2 父本遗传图谱构建 | 第36-39页 |
3.2.3 标记定位信息验证 | 第39-42页 |
3.3 SSR标记与薯形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3.4 薯形QTL定位 | 第43-46页 |
4 讨论 | 第46-49页 |
4.1 群体大小及图谱密度对QTL定位结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 与前人报道的薯形相关QTL的比较分析 | 第47页 |
4.3 偏分离现象 | 第47-49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附录 116对多态性SSR引物信息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