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中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回收及再利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锂离子电池概况第12-16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组成第12-13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3-14页
        1.2.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第14-16页
    1.3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管理办法第16-17页
    1.4 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技术第17-21页
        1.4.1 物理处理技术第18-19页
        1.4.2 化学处理技术第19-21页
    1.5 废旧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回收及再利用第21-22页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第22-25页
        1.6.1 主要研究内容与工艺技术路线第22-23页
        1.6.2 创新和需改进之处第23-25页
第二章 实验所需原料试剂和测试表征方法第25-30页
    2.1 实验原料第25-26页
    2.2 实验设备第26-27页
    2.3 材料性能表征第27-28页
        2.3.1 X射线粉末晶体衍射分析(XRD)第27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7页
        2.3.3 热重分析(TGA)第27-28页
        2.3.4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测试(ICP)第28页
        2.3.5 红外光谱(FT-IR)第28页
    2.4 电极的制备和纽扣电池的组装第28-29页
        2.4.1 电极的制备第28页
        2.4.2 纽扣电池的组装第28-29页
    2.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9-30页
第三章 废旧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评估第30-36页
    3.1 前言第30页
    3.2 废旧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容量及内阻第30-32页
        3.2.1 剩余容量第30-32页
        3.2.2 电池内阻第32页
    3.3 废旧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充放电性能第32-35页
        3.3.1 倍率放电性能第32-33页
        3.3.2 充电过程电压随时间变化情况第33-34页
        3.3.3 放电过程电压随时间变化情况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废旧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拆解回收第36-50页
    4.1 前言第36页
    4.2 预放电处理第36-38页
        4.2.1 高电压下废旧电池放电第36-37页
        4.2.2 低电压下废旧电池放电第37-38页
    4.3 负极材料与铜箔集流体的分离第38-40页
        4.3.1 石墨回收料的形貌表征第39页
        4.3.2 石墨回收料的物相分析第39-40页
    4.4 正极材料与集流体铝箔的分离第40-43页
        4.4.1 最佳液料比的确定第40-41页
        4.4.2 最佳超声时间的确定第41-42页
        4.4.3 最佳水浴温度的确定第42-43页
    4.5 三元回收料的表征测试第43-47页
        4.5.1 热重分析第43-44页
        4.5.2 红外光谱分析第44页
        4.5.3 不同温度煅烧三元回收料的物相分析第44-45页
        4.5.4 不同温度煅烧三元回收料的形貌分析第45-47页
    4.6 三元回收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7-48页
        4.6.1 充放电性能第47-48页
        4.6.2 循环性能第48页
    4.7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以三元回收料为原料重新合成三元材料第50-67页
    5.1 前言第50页
    5.2 测试金属元素比例第50-51页
    5.3 共沉淀法重新合成三元材料第51-59页
        5.3.1 最佳溶解条件的确定第51-55页
        5.3.2 实验过程第55页
        5.3.3 共沉淀合成前驱体的XRD表征第55-56页
        5.3.4 共沉淀合成前驱体的SEM表征第56页
        5.3.5 共沉淀合成最终产物的XRD表征第56-57页
        5.3.6 共沉淀合成最终产物的SEM表征第57-58页
        5.3.7 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第58-59页
    5.4 高温固相法重新合成三元材料第59-65页
        5.4.1 实验过程第59页
        5.4.2 高温固相法合成目标产物的XRD表征第59-61页
        5.4.3 高温固相法合成目标产物的形貌表征第61-62页
        5.4.4 不同添加锂源质量比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第62-63页
        5.4.5 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性能第63-64页
        5.4.6 不同倍率下的循环性能第64-65页
    5.5 不同方法合成的三元材料的循环性能对比第65-66页
    5.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硕士成果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吐鲁番地区耐热真菌多样性及其产酶活性初步研究
下一篇:基于镍铝水滑石的高分散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