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黄土潜蚀基本理论及发展规律 | 第21-28页 |
2.1 黄土潜蚀的基本概念 | 第21页 |
2.2 黄土潜蚀的分类 | 第21-23页 |
2.2.1 化学潜蚀 | 第21-22页 |
2.2.2 机械潜蚀 | 第22-23页 |
2.3 冲刷、湿陷与黄土潜蚀的讨论 | 第23-24页 |
2.4 黄土地区潜蚀的特点 | 第24页 |
2.5 黄土地区潜蚀发生的临界条件 | 第24-27页 |
2.5.1 渗流潜蚀发生条件 | 第24-27页 |
2.5.2 非渗流潜蚀发生条件 | 第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埋地管道黄土潜蚀水毁灾害机理及基本特征 | 第28-46页 |
3.1 埋地管道黄土潜蚀水毁灾害机理 | 第28-32页 |
3.1.1 黄土地区渗流规律及埋地管道对渗流场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2 黄土潜蚀对埋地管道危害 | 第29-31页 |
3.1.3 埋地管道黄土潜蚀水毁灾害机理 | 第31-32页 |
3.2 埋地管道水毁灾害探测方法及其分布规律 | 第32-39页 |
3.2.1 埋地管道水毁灾害探测方法 | 第32-35页 |
3.2.2 埋地管道水毁灾害分布规律 | 第35-39页 |
3.3 埋地管道黄土潜蚀水毁发展模式 | 第39-42页 |
3.3.1 冲蚀贯通型 | 第39-40页 |
3.3.2 潜蚀贯通型 | 第40页 |
3.3.3 冲蚀—潜蚀贯通型 | 第40页 |
3.3.4 湿陷—潜蚀贯通型 | 第40-41页 |
3.3.5 复合型 | 第41-42页 |
3.4 埋地管道黄土潜蚀水毁的发展过程 | 第42-43页 |
3.4.1 孕育期 | 第42页 |
3.4.2 发展期 | 第42页 |
3.4.3 高峰期 | 第42页 |
3.4.4 消亡期 | 第42-43页 |
3.5 管道周边潜蚀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43-44页 |
3.5.1 黄土的特性 | 第43页 |
3.5.2 黄土中的节理、裂隙、孔洞 | 第43-44页 |
3.5.3 地形因素 | 第44页 |
3.5.4 埋地管道 | 第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水毁灾害条件下埋地管道的力学行为分析 | 第46-79页 |
4.0 黄土潜蚀水毁灾害下管道悬空受力分析 | 第46-52页 |
4.1 水毁灾害下管道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52-61页 |
4.1.1 ABAQUS基本分析步骤 | 第52-53页 |
4.1.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3-57页 |
4.1.3 黄土潜蚀灾害作用下埋地管道受力分析 | 第57-61页 |
4.2 不同工况条件下管道的力学行为分析 | 第61-71页 |
4.2.1 内压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 第61页 |
4.2.2 壁厚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 第61-62页 |
4.2.3 土体参数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 第62-64页 |
4.2.4 倾斜角度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 第64-66页 |
4.2.5 多跨条件下管道的力学响应 | 第66-68页 |
4.2.6 上覆土体对管道应力应变的影响 | 第68-71页 |
4.3 管道应力、应变敏感性分析 | 第71-72页 |
4.4 管道失效分析 | 第72-78页 |
4.4.1 管道失效判据 | 第72-74页 |
4.4.2 X52、X60、X65、X70管道失效分析 | 第74-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埋地管道黄土潜蚀水毁安全评估方法 | 第79-100页 |
5.1 突变理论 | 第79-82页 |
5.1.1 突变理论简介 | 第79页 |
5.1.2 突变理论基本内容 | 第79-80页 |
5.1.3 突变理论的基本模型及其分歧方程 | 第80-81页 |
5.1.4 突变模型中控制变量的重要程度 | 第81页 |
5.1.5 突变级数法归一公式 | 第81-82页 |
5.2 埋地管道黄土潜蚀水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82-88页 |
5.2.1 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 第82-83页 |
5.2.2 埋地管道黄土潜蚀水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 第83-88页 |
5.3 基于突变理论的埋地管道黄土潜蚀水毁安全评估模型构建 | 第88-93页 |
5.3.1 突变理论在埋地管道黄土潜蚀水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 第88-91页 |
5.3.2 底层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 第91页 |
5.3.3 总突变隶属函数值的计算 | 第91-92页 |
5.3.4 安全级别的判断 | 第92-93页 |
5.4 埋地管道黄土潜蚀水毁安全评估实例 | 第93-99页 |
5.4.1 西气东输埋地管道黄土潜蚀水毁灾害点实例 | 第93-95页 |
5.4.2 灾害点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95页 |
5.4.3 黄土地区埋地管道安全评估的评价分值 | 第95-96页 |
5.4.4 底层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96-97页 |
5.4.5 底层指标的归一化处理 | 第97-98页 |
5.4.6 安全等级的确定 | 第98-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1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100页 |
6.2 展望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