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2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27页 |
2.1 产业与产业结构 | 第18-21页 |
2.1.1 产业 | 第18页 |
2.1.2 产业的划分 | 第18-19页 |
2.1.3 产业结构 | 第19-20页 |
2.1.4 产业结构演进与优化 | 第20-21页 |
2.2 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2.2.1 能源强度 | 第21-22页 |
2.2.2 能源强度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2.3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 第24-27页 |
2.3.1 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2 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 第25-27页 |
第3章 四川省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现状分析 | 第27-40页 |
3.1 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动 | 第27-34页 |
3.1.1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 第27-30页 |
3.1.2 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分析 | 第30-34页 |
3.2 四川省能源强度变动 | 第34-38页 |
3.2.1 能源强度变化分析 | 第34-36页 |
3.2.2 各个产业能源强度变化分析 | 第36-38页 |
3.3 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 第40-50页 |
4.1 模型的选择 | 第40-41页 |
4.2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处理 | 第41-43页 |
4.3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43-48页 |
4.4 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进一步分析 | 第48-49页 |
4.5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四川省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 第50-60页 |
5.1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 第50-52页 |
5.2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 第52-57页 |
5.3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 第57-59页 |
5.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降低能源强度的对策及建议 | 第60-64页 |
6.1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60-61页 |
6.2 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 | 第61-62页 |
6.3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 | 第62页 |
6.4 提高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创新发展 | 第62-63页 |
6.5 建立清洁能源发展机制 | 第63-6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