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电场内部故障特性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风力发电技术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风电场继电保护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双馈风电机组及风电场的建模 | 第13-30页 |
2.1 风力机的模型 | 第13-14页 |
2.2 DFIG的模型 | 第14-21页 |
2.2.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15-18页 |
2.2.2 dq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18-21页 |
2.3 DFIG的控制策略 | 第21-27页 |
2.3.1 电网侧PWM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 第21-24页 |
2.3.2 转子侧PWM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 第24-27页 |
2.4 风电场的模型 | 第27-30页 |
2.4.1 风电机组布置原则 | 第27-28页 |
2.4.2 风电场的整体布置 | 第28-29页 |
2.4.3 风电场的仿真模型 | 第29-30页 |
第3章 双馈风电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输出特性 | 第30-41页 |
3.1 正常运行时风电机组的输出特性 | 第30-32页 |
3.2 外部故障时风电机组的输出特性 | 第32-35页 |
3.3 外部故障时DFIG的输出特性分析 | 第35-41页 |
3.3.1 网侧变流器对短路电流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2 DFIG出口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 第36-38页 |
3.3.3 DFIG出口三相短路仿真分析 | 第38-41页 |
第4章 风电场集电线路的保护配置 | 第41-53页 |
4.1 风电场继电保护的配置 | 第41-45页 |
4.1.1 风电机组的保护配置 | 第41-43页 |
4.1.2 集电线路的保护配置 | 第43-44页 |
4.1.3 汇流母线的保护配置 | 第44页 |
4.1.4 主变压器的保护配置 | 第44-45页 |
4.1.5 联络线的保护配置 | 第45页 |
4.2 集电线路保护配置整定 | 第45-50页 |
4.2.1 电流速断保护 | 第45-47页 |
4.2.2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 第47页 |
4.2.3 零序电流保护 | 第47-48页 |
4.2.4 案例分析 | 第48-50页 |
4.3 集电线路保护配置存在的问题 | 第50-53页 |
第5章 风电场集电线路保护的改进 | 第53-65页 |
5.1 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 | 第53-54页 |
5.2 集电线路保护策略改进 | 第54-57页 |
5.2.1 电流保护Ⅰ段 | 第54-56页 |
5.2.2 电流保护Ⅱ段 | 第56页 |
5.2.3 电流保护Ⅲ段 | 第56-57页 |
5.2.4 自适应整定值 | 第57页 |
5.3 未来集电线路保护的发展规划 | 第57-59页 |
5.4 风电场故障仿真分析 | 第59-6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攻读硕土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