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9页 |
1.2.1 植物抗病概述 | 第12-17页 |
1.2.2 植物免疫相关的内源肽 | 第17-19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仪器 | 第20-25页 |
2.1 植物材料 | 第20页 |
2.2 菌株及载体 | 第20-25页 |
2.2.1 菌株 | 第20页 |
2.2.2 载体 | 第20-25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25-46页 |
3.1 拟南芥的种植 | 第25-26页 |
3.1.1 拟南芥种子的消毒处理 | 第25页 |
3.1.2 拟南芥在土壤中的种植 | 第25页 |
3.1.3 拟南芥在培养基中的种植 | 第25-26页 |
3.2 植物cDNA的获得 | 第26-27页 |
3.2.1 植物总RNA抽提 | 第26页 |
3.2.2 RNA反转录成c DNA | 第26-27页 |
3.3 植物基因组抽提 | 第27-28页 |
3.4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35页 |
3.4.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8-30页 |
3.4.2 KOD高保真PCR | 第30-31页 |
3.4.3 Taq酶PCR | 第31-32页 |
3.4.4 KOD高保真PCR产物加“A”尾 | 第32页 |
3.4.5 加“A”尾产物的回收 | 第32-33页 |
3.4.6 T载体的连接 | 第33-34页 |
3.4.7 大肠杆菌热激转化 | 第34-35页 |
3.4.8 质粒提取 | 第35页 |
3.4.9 测序分析 | 第35页 |
3.5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35-37页 |
3.5.1 农杆菌(GV3101)热激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6页 |
3.5.2 热激转化农杆菌 | 第36-37页 |
3.6 转基因植物基因的获得 | 第37-39页 |
3.6.1 农杆菌的培养 | 第37页 |
3.6.2 植物的转化 | 第37页 |
3.6.3 转基因阳性苗的筛选 | 第37-38页 |
3.6.4 转基因植株阳性苗的鉴定 | 第38页 |
3.6.5 Real-Time荧光定量PCR | 第38-39页 |
3.7 诱导表达蛋白 | 第39-40页 |
3.7.1 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9-40页 |
3.7.2 蛋白的纯化 | 第40页 |
3.8 考马斯亮蓝染色 | 第40页 |
3.9 Western Blot | 第40-41页 |
3.10 GUS染色 | 第41-42页 |
3.11 病原菌感染实验 | 第42页 |
3.12 条件诱导处理野生型拟南芥 | 第42-43页 |
3.13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基因植株GFP的亚细胞定位 | 第43-46页 |
3.13.1 基因枪瞬时转化洋葱表皮细胞 | 第43-44页 |
3.13.2 侵染烟草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实验结果 | 第46-67页 |
4.1 拟南芥AtWIP家族基因分析 | 第46-47页 |
4.2 AtWIP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表达 | 第47-51页 |
4.2.1 qRT-PCR检测AtWIP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 | 第47-48页 |
4.2.2 启动子GUS实验验证AtWIP1/2 的组织表达模式 | 第48-51页 |
4.3 拟南芥AtWIP1/2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51-55页 |
4.3.1 烟草叶片瞬时表达检测AtWIP1/2 蛋白亚细胞定位 | 第51-52页 |
4.3.2 AtWIP1/2 蛋白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 | 第52-55页 |
4.4 不同条件处理拟南芥后AtWIP1/2 基因的表达 | 第55-58页 |
4.4.1 Pst DC3000侵染拟南芥后AtWIP1/2 基因的表达 | 第55-56页 |
4.4.2 flg22处理拟南芥后AtWIP1/2 基因的表达 | 第56页 |
4.4.3 激素处理拟南芥后AtWIP1/2 基因的表达 | 第56-58页 |
4.5 AtWIP2突变体鉴定 | 第58页 |
4.6 RNAi敲减AtWIP基因表达 | 第58-59页 |
4.7 过表达AtWIP基因 | 第59-60页 |
4.8 拟南芥AtWIP蛋白的抑菌活性检测 | 第60-63页 |
4.8.1 原核表达AtWIP1/2 基因 | 第60-62页 |
4.8.2 AtWIP蛋白的抑菌活性检测 | 第62-63页 |
4.9 大豆GmWIP基因在拟南芥中异源过表达 | 第63-67页 |
4.9.1 大豆GmWIP基因在拟南芥中过表达株系的获得 | 第63页 |
4.9.2 异源过表达及抑制内源WIP基因表达对抗病反应的影响 | 第63-65页 |
4.9.3 侵染叶片中病原菌计数 | 第65-67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67-69页 |
5.1 AtWIP基因的表达 | 第67页 |
5.2 AtWIP蛋白的定位 | 第67-68页 |
5.3 AtWIP基因的功能研究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