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禽论文--鸡论文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宿主后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1-20页
    1.1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研究进展第11-16页
        1.1.1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及其特征第11-12页
        1.1.2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流行病学第12页
        1.1.3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第12-13页
        1.1.4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致病机制第13页
        1.1.5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诊断方法第13-16页
    1.2 基因芯片概述第16-17页
        1.2.1 基因芯片的定义第16页
        1.2.2 基因芯片的原理第16页
        1.2.3 基因芯片的特点第16-17页
        1.2.4 基因芯片的种类第17页
        1.2.5 基因芯片的发展第17页
    1.3 基因芯片的应用第17-18页
        1.3.1 基因芯片在医学方面的研究第17页
        1.3.2 基因芯片在药物筛选方面的研究第17-18页
        1.3.3 基因芯片在环境保护和检测方面的研究第18页
        1.3.4 表达谱芯片以及差异基因的研究第18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20页
2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宿主后的表达谱分析第20-40页
    2.1 研究目的第20页
    2.2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2.1 病毒和细胞第20页
        2.2.2 实验动物第20页
        2.2.3 主要实验仪器第20-21页
        2.2.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21页
        2.2.5 试验试剂及其配制第21页
        2.2.6 分析工具以及网站第21页
    2.3 鸡感染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动物模型建立第21-23页
        2.3.1 细胞培养第21-22页
        2.3.2 病毒增殖与收获第22页
        2.3.3 间接免疫荧光鉴定(IFA)第22页
        2.3.4 引物设计第22页
        2.3.5 病毒DNA的提取第22-23页
        2.3.6 病毒DNA的PCR鉴定第23页
        2.3.7 病毒滴度的测定第23页
        2.3.8 雏鸡接种实验第23页
    2.4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第23-30页
        2.4.1 鸡胸腺总RNA的提取第23-24页
        2.4.2 RNA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RNA的纯度第24页
        2.4.3 总RNA的纯化第24-25页
        2.4.4 制备Poly-A RNA Controls稀释液第25页
        2.4.5 First-Strand cDNA的合成第25-26页
        2.4.6 Second-Strand cDNA的合成第26-27页
        2.4.7 Double-Stranded cDNA纯化第27页
        2.4.8 生物素标记cRNA的体外转录合成第27-28页
        2.4.9 cRNA的纯化第28页
        2.4.10 cRNA的片段化第28-29页
        2.4.11 基因芯片的杂交第29页
        2.4.12 芯片的清洗、染色和扫描第29-30页
        2.4.13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第30页
        2.4.14 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基因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第30页
    2.5 结果与分析第30-37页
        2.5.1 间接免疫荧光鉴定(IFA)实验结果第30-31页
        2.5.2 病毒DNA的鉴定第31页
        2.5.3 临床症状观察第31页
        2.5.4 RNA质量检测结果第31-32页
        2.5.5 芯片杂交扫描结果第32-33页
        2.5.6 芯片结果分析第33-34页
        2.5.7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第34页
        2.5.8 基因表达谱芯片芯片数据聚类分析结果第34-35页
        2.5.9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第35-36页
        2.5.10 基因表达谱的Pathway分析第36-37页
    2.6 讨论第37-40页
3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第40-52页
    3.1 材料第40-41页
        3.1.1 病毒和细胞第40页
        3.1.2 主要仪器第40页
        3.1.3 主要试剂盒第40页
        3.1.4 试验所用溶液第40-41页
        3.1.5 试验所用培养基第41页
    3.2 方法第41-45页
        3.2.1 病毒的制备第41页
        3.2.2 CIAV引物设计第41页
        3.2.3 病毒DNA的提取第41页
        3.2.4 PCR扩增第41-42页
        3.2.5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第42页
        3.2.6 胶回收产物连接到PGM-T载体第42页
        3.2.7 转化第42页
        3.2.8 筛选阳性克隆第42-43页
        3.2.9 重组质粒的提取第43页
        3.2.10 质粒的PCR鉴定第43页
        3.2.11 标准品的制备第43页
        3.2.12 定量PCR条件的优化第43-44页
        3.2.13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4页
        3.2.14 敏感性试验第44页
        3.2.15 特异性试验第44页
        3.2.16 重复性试验第44页
        3.2.17 临床样品检测第44-45页
    3.3 试验结果第45-50页
        3.3.1 病毒DNA的PCR鉴定结果第45页
        3.3.2 阳性标准质粒的PCR鉴定结果第45-46页
        3.3.3 标准品的拷贝数第46页
        3.3.4 实时荧光定量PCR优化条件结果第46页
        3.3.5 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6-48页
        3.3.6 敏感性试验结果第48-49页
        3.3.7 特异性试验结果第49-50页
        3.3.8 重复性试验结果第50页
        3.3.9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第50页
    3.4 讨论第50-52页
4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9-60页
作者简介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析韩国纪录片中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以KBS纪录片《超级中国》为例
下一篇:中国一先天性无虹膜家系基因突变位点的测序及遗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