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11-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1 口蹄疫概述 | 第13页 |
1.2 口蹄疫病毒 | 第13-15页 |
1.21 口蹄疫病毒病原学特征 | 第13-14页 |
1.2.2 FMDV基因组结构特征 | 第14-15页 |
1.3 3C~(pro)的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 第15-18页 |
1.3.1 3C~(pro)切割病毒多聚蛋白 | 第15-17页 |
1.3.2 3C~(pro)切割宿主组蛋白H3 影响宿主细胞转录 | 第17页 |
1.3.3 3C~(pro)切割eIF4A和eIF4G负调控宿主蛋白的翻译 | 第17-18页 |
1.3.4 3C~(pro)切割信号分子NEMO抑制干扰素信号通路 | 第18页 |
1.4 应激颗粒简介 | 第18-21页 |
1.4.1 SGs形成机制及成分 | 第19-21页 |
1.5 SGs与病毒的关系 | 第21-25页 |
1.5.1 病毒先诱导再抑制SGs的形成 | 第22-23页 |
1.5.2 病毒对SGs产生耐受或利用SGs | 第23页 |
1.5.3 病毒不诱导或抑制SGs形成 | 第23-24页 |
1.5.4 小RNA病毒科与SGs | 第24-25页 |
第2章 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6-32页 |
3.1.1 细胞、毒株与菌株 | 第26页 |
3.1.2 载体与质粒 | 第26-27页 |
3.1.3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3.1.4 Western Blot实验所需材料 | 第28页 |
3.1.5 培养基及其配制 | 第28-29页 |
3.1.6 主要缓冲液与相关试剂及其配制 | 第29-31页 |
3.1.7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1页 |
3.1.8 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 | 第31-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9页 |
3.2.1 目的基因突变体的构建 | 第32-34页 |
3.2.2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反应 | 第34页 |
3.2.3 PCR产物或酶切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34页 |
3.2.4 PCR产物或酶切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34页 |
3.2.5 外源DNA片段与质粒载体的连接反应 | 第34页 |
3.2.6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 | 第34-35页 |
3.2.7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5页 |
3.2.8 重组质粒的制备与鉴定 | 第35-36页 |
3.2.9 质粒的转染(脂质体介导的瞬时转染法) | 第36-37页 |
3.2.10 West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 第37-38页 |
3.2.11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 | 第38-39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9-48页 |
4.1 FMDV感染对SGs形成的影响 | 第39-41页 |
4.1.1 FMDV感染不诱导SGs产生 | 第39-40页 |
4.1.2 FMDV 3C~(pro)切割G3BP1 | 第40-41页 |
4.2 FMDV 3C~(pro)的蛋白酶活性参与切割G3BP1 及抑制SGs的形成 | 第41-44页 |
4.2.1 FMDV 3C~(pro)的蛋白酶活性参与切割G3BP1 | 第41-42页 |
4.2.2 FMDV 3C~(pro)的蛋白酶活性参与抑制SGs的形成 | 第42-44页 |
4.2.3 3C~(pro)切割G3BP1 不依赖蛋白酶体及细胞凋亡途径 | 第44页 |
4.3 FMDV 3C~(pro)切割G3BP1 位点的鉴定 | 第44-48页 |
4.3.1 G3BP1 位点突变体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4-45页 |
4.3.2 FMDV 3C~(pro)切割G3BP1 位点的鉴定 | 第45-46页 |
4.3.3 G3BP1 切割位点两端突变体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6页 |
4.3.4 G3BP1 的截短突变体诱导后无法聚集形成SGs | 第46-48页 |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8-52页 |
5.1 讨论 | 第48-51页 |
5.1.1 FMDV不诱导SGs形成与 3C~(pro)切割G3BP1 | 第48-49页 |
5.1.2 FMDV 3C~(pro)的蛋白酶活性参与切割G3BP1 及抑制SGs形成 | 第49页 |
5.1.3 FMDV 3C~(pro)切割G3BP1 位点的鉴定 | 第49-50页 |
5.1.4 SGs与病毒复制 | 第50页 |
5.1.5 SGs与天然免疫 | 第50-51页 |
5.2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