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影子银行的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影子银行概述 | 第16-22页 |
第一节 影子银行的定义 | 第16-18页 |
一、影子银行在国外的定义 | 第16-17页 |
二、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定义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影子银行的区别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影子银行系统运行模式简述 | 第19-22页 |
第三章 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状况及规模测算 | 第22-33页 |
第一节 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 | 第22-24页 |
一、中国影子银行产生原因 | 第22-23页 |
二、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 | 第23-24页 |
第二节 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 | 第24-33页 |
一、依托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 | 第24-28页 |
二、借贷类民间金融 | 第28-29页 |
三、融资平台类民间金融 | 第29-33页 |
第四章 云南影子银行的现状与监管 | 第33-39页 |
第一节 云南影子银行发展现状 | 第33-36页 |
一、小额贷款公司 | 第33-34页 |
二、融资性担保机构 | 第34-35页 |
三、融资登记服务机构 | 第35页 |
四、资本管理公司 | 第35页 |
五、互联网金融试点企业 | 第35页 |
六、股权投资基金 | 第35-36页 |
七、典当行和寄售行 | 第36页 |
第二节 云南地方类金融机构监管现状 | 第36-39页 |
一、行业发展缺乏上位法依据 | 第37页 |
二、监管主体缺失,使得风险和危机难以控制 | 第37页 |
三、准入门槛把关不严 | 第37-38页 |
四、监管部门合作力度不够 | 第38-39页 |
第五章 云南影子银行案例剖析 | 第39-49页 |
第一节 昆明泛亚“日金宝”案件剖析 | 第39-42页 |
一、案件概述 | 第39-40页 |
二、“日金宝”真相 | 第40-41页 |
三、案例对金融监管的启示 | 第41-42页 |
第二节 非法集资金座案例剖析 | 第42-45页 |
一、案情简述 | 第42页 |
二、违法事实 | 第42-44页 |
三、案件查处与判决 | 第44页 |
四、案例对金融监管的启示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民间融资登记机构风险排查化解案例剖析 | 第45-49页 |
一、准确定性,认真核实 | 第45-46页 |
二、重点关注,拓展检查 | 第46-47页 |
三、切中要害,化解风险 | 第47页 |
四、案例对金融监管的启示 | 第47-49页 |
第六章 完善云南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 | 第49-55页 |
第一节 推进监管体系“规范化” | 第49-51页 |
一、规范监管体系,建立协作机制 | 第49-50页 |
二、建立内控机制,降低金融风险 | 第50页 |
三、扩展最后贷款人制度,降低系统风险 | 第50页 |
四、改进信息披露,实行有效监管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循序渐进的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 第51-52页 |
第三节 积极推动市场利率化改革 | 第52-53页 |
第四节 完善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机制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