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2.1 生物炭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 | 第12-15页 |
1.2.2 物炭调控土壤氮素的可能机制 | 第15-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花生壳生物炭对于溶液中铵态氮的吸附 | 第19-3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19-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9页 |
2.2.1 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性能 | 第22-24页 |
2.2.2 生物炭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 | 第24页 |
2.2.3 pH对生物炭吸附铵态氮效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4 生物炭吸附铵态氮的动力学 | 第25-28页 |
2.2.5 讨论 | 第28-29页 |
2.3 小结 | 第29-30页 |
3 不同比例生物炭处理对小麦发芽及幼苗发育的影响 | 第30-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3.2.1 生物炭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2 生物炭对小麦幼苗芽、根长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3 生物炭对小麦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讨论 | 第35-36页 |
3.4 小结 | 第36-37页 |
4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华北潮土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37-4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4.1.1 试验地点 | 第37页 |
4.1.2 试验设计 | 第37页 |
4.1.3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4.1.4 土壤采集 | 第37页 |
4.1.5 土壤处理 | 第37页 |
4.1.6 试验所用仪器和设备 | 第37-39页 |
4.1.7 土壤养分含量测定方法 | 第3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4.2.1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潮土含水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2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土壤pH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3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潮土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4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潮土全磷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5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潮土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 第43页 |
4.2.6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7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8 载氮生物炭施用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45页 |
4.3 讨论 | 第45-46页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5 载氮生物质炭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 第48-57页 |
5.1 试验步骤 | 第48页 |
5.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48-49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4页 |
5.3.1 生物炭对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影响的动态特征 | 第49-50页 |
5.3.2 不同生物炭处理土壤微生物香农多样性指标的变化 | 第50-51页 |
5.3.3 不同生物炭处理土壤微生物利用特征碳源的筛选 | 第51-52页 |
5.3.4 不同生物炭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主成分分析 | 第52-54页 |
5.4 讨论 | 第54-56页 |
5.5 小结 | 第56-57页 |
6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