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引言 | 第10页 |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以邻苯二胺和羧酸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的反应 | 第10-12页 |
·以邻苯二胺和醛为原料的反应 | 第12-14页 |
·其他合成方法 | 第14-15页 |
·邻苯二胺与醛生成苯并咪唑化合物的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 第15页 |
·微波辅助有机合成的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反应 | 第16-18页 |
·水相反应 | 第18-20页 |
·固相反应 | 第20-21页 |
·离子液体参与的反应 | 第21-22页 |
·红外辅助有机合成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24-26页 |
2 2-(4-甲基苯基)苯并咪唑的合成机理研究 | 第26-33页 |
·引言 | 第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页 |
·色谱检测条件 | 第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反应过程的HPLC 跟踪 | 第27-28页 |
·产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8页 |
·产物与中间体的HPLC-MS 分析 | 第28-30页 |
·反应机理推测 | 第30页 |
·反应机理的验证 | 第30-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3 微波和红外辅助2-(4-甲基苯基)苯并咪唑的合成研究 | 第33-42页 |
·引言 | 第33页 |
·反应仪器装置 | 第33-36页 |
·红外光源的选取 | 第34页 |
·反应管的设计 | 第34-35页 |
·总体反应装置的搭建 | 第35-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色谱分析条件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常规加热和辐射加热下反应条件的选取和控制 | 第37页 |
·微波辐射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 第37-39页 |
·红外辐射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2页 |
4 微波辅助 N-芳基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 第42-47页 |
·引言 | 第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色谱检测条件 | 第43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6页 |
·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 | 第44页 |
·产物结构的表征 | 第44-45页 |
·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下反应产率的比较 | 第45-46页 |
·微波对不同结构反应的影响 | 第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5 红外辅助水杨酸异丙酯的合成研究 | 第47-51页 |
·引言 | 第47页 |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色谱检测条件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反应液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 | 第48-49页 |
·产物结构的表征 | 第49页 |
·红外加热对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邻苯二胺和醛合成2-(4-甲基苯基)苯并咪唑的反应机理研究 | 第51页 |
·微波和红外加热对2-(4-甲基苯基)苯并咪唑合成反应的影响 | 第51页 |
·微波和红外加热对其他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附录 | 第62-68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2-63页 |
B. 附图 | 第63-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