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龙须藤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及其靶点预测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前言第10-15页
    1 龙须藤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1.1 龙须藤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第10页
        1.2 龙须藤中黄酮类成分质量控制方法第10-12页
            1.2.1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1页
            1.2.2 薄层色谱法第11-12页
        1.3 龙须藤黄酮类成分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第12-13页
            1.3.1 镇痛抗炎作用第12页
            1.3.2 抗氧化作用第12页
            1.3.3 心血管作用第12-13页
            1.3.4 其他药理作用第13页
    2 反向分子对接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15页
第一章 龙须藤的化学成分研究第15-22页
    1 仪器与材料第15页
    2 方法与结果第15-21页
        2.1 实验方法第15-17页
        2.2 实验结果第17-21页
    3 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龙须藤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实验第22-34页
    1 仪器与材料第22页
    2 方法与结果第22-33页
        2.1 提取方式的选择第22-25页
            2.1.1 实验方法第22-23页
            2.1.2 实验结果第23-25页
        2.2 薄层条件的选择第25-27页
            2.2.1 实验方法第25页
            2.2.2 实验结果第25-27页
        2.3 点样量的选择第27-28页
            2.3.1 实验方法第27页
            2.3.2 实验结果第27-28页
        2.4 薄层验证第28-32页
            2.4.1 实验方法第28页
            2.4.2 实验结果第28-32页
        2.5 不同药材试验第32-33页
            2.5.1 实验方法第32页
            2.5.2 实验结果第32-33页
    3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DAD-HPLC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五种多甲氧基黄酮的含量第34-47页
    1 仪器与材料第34页
    2 方法与结果第34-44页
        2.1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第34-36页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36页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6-37页
            2.3.1 龙须藤总黄酮的制备第36-37页
            2.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37页
        2.4 线性关系考察第37-40页
        2.5 精密度试验第40页
        2.6 重复性试验第40-41页
        2.7 稳定性考察第41页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41-44页
        2.9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44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4-47页
        3.1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44-45页
        3.2 五种多甲氧基黄酮的含量测定第45-47页
第四章 反向分子对接法预测龙须藤五种多甲氧基黄酮的分子靶标第47-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48页
        1.1 PMFs-靶点集合的构建第47页
        1.2 PMFs-靶点-疾病网络构建第47-48页
    2 结果第48-52页
        2.1 PMFs潜在靶标的反向预测第48-49页
        2.2 PMFs-靶点网络构建第49-50页
        2.3 PMFs-靶点-疾病网络分析第50-52页
            2.3.1 龙须藤药理作用分子机制预测第50-51页
            2.3.2 PMFs潜在药理作用预测第51-52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2-55页
        3.1 龙须藤药理作用的机制预测第52-53页
        3.2 药理作用的预测第53-55页
结论第55-58页
    1 龙须藤的化学成分研究第55页
    2 龙须藤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实验第55-56页
    3 DAD-HPLC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五种多甲氧基黄酮的含量第56页
    4 反向分子对接法预测龙须藤五种多甲氧基黄酮的分子靶标第56页
    5 创新点及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64页
附图第64-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复杂网络的电力系统脆弱性分析
下一篇:纤维防砂技术在油田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