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2.1.1 港口物流 | 第18-19页 |
2.1.2 公共政策 | 第19页 |
2.1.3 港口物流公共政策 | 第19-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公共政策理论 | 第22-24页 |
2.2.3 政府职能理论 | 第24-26页 |
2.2.4 物流相关理论 | 第26-28页 |
第3章 大连港口物流政策分析 | 第28-42页 |
3.1 大连市港口物流公共政策基本内容 | 第28-34页 |
3.1.1 国际公约 | 第30页 |
3.1.2 国家法规 | 第30页 |
3.1.3 地方政策 | 第30-34页 |
3.2 大连港口物流公共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8页 |
3.2.1 缺乏导向性政策 | 第34-35页 |
3.2.2 缺乏物流重点领域发展政策 | 第35页 |
3.2.3 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 | 第35-36页 |
3.2.4 缺乏物流人才培养政策 | 第36-37页 |
3.2.5 政府部门执行力度不够 | 第37-38页 |
3.3 大连港口物流业需要公共政策支持的原因 | 第38-40页 |
3.3.1 构筑“东北新丝路”的需要 | 第38-39页 |
3.3.2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 第39页 |
3.3.3 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的需要 | 第39-40页 |
3.4 公共政策对促进大连港口物流业发展的作用 | 第40-42页 |
第4章 国内外物流产业公共政策及启示 | 第42-51页 |
4.1 国外物流产业体制与公共政策 | 第42-45页 |
4.1.1 美国物流的管理体制及公共政策 | 第42-43页 |
4.1.2 欧洲物流的管理体制及公共政策 | 第43-44页 |
4.1.3 日本物流的管理体制及公共政策 | 第44-45页 |
4.2 国内物流管理体制与公共政策 | 第45-48页 |
4.3 国内外物流公共政策对大连的启示 | 第48-51页 |
4.3.1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界定政府职能范围 | 第48页 |
4.3.2 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 | 第48-49页 |
4.3.3 建立科学的物流管理体制 | 第49页 |
4.3.4 积极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 第49-50页 |
4.3.5 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教育 | 第50-51页 |
第5章 完善大连市港口物流业公共政策的对策建议 | 第51-61页 |
5.1 大连港口物流业发展公共政策体系结构 | 第51-54页 |
5.1.1 构建大连港口物流公共政策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 第51-53页 |
5.1.2 大连港口物流公共政策体系结构 | 第53-54页 |
5.2 大连发展港口物流业具体公共政策建议 | 第54-57页 |
5.2.1 制定具有地域特点的物流导向性政策 | 第54-55页 |
5.2.2 加强对物流重点领域的发展 | 第55-56页 |
5.2.3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 | 第56页 |
5.2.4 建立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 第56-57页 |
5.2.5 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力 | 第57页 |
5.3 大连港口物流业发展保障措施 | 第57-61页 |
5.3.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 第58页 |
5.3.2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各级行业协会 | 第58-59页 |
5.3.3 建立物流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 | 第59页 |
5.3.4 加快物流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 第59-61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