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及其启示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20页
    1.1 论文选题缘由及意义第9-11页
        1.1.1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第9页
        1.1.2 理论意义第9-10页
        1.1.3 实践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1-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9页
    1.3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9-20页
        1.3.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的理论探索第19页
        1.3.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联系及启示第19-20页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20-29页
    2.1 历史背景第20-22页
        2.1.1 生态环境危机第20-21页
        2.1.2 绿色生态运动的发展第21-22页
    2.2 理论来源第22-27页
        2.2.1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与开拓第22-24页
        2.2.2 卢卡奇技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24-25页
        2.2.3 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的推进与升华第25-27页
    2.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发展历程第27-29页
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理论第29-47页
    3.1 科学技术利用的资本主义走向第29-36页
        3.1.1 科学技术的中立性第29-30页
        3.1.2 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非理性”利用第30-36页
    3.2 科学技术的利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第36-40页
        3.2.1 技术异化第36-38页
        3.2.2 消费异化第38-40页
    3.3 科学技术的利用对自然造成的影响第40-47页
        3.3.1 生态危机的表现第40-43页
        3.3.2 资本化的科学技术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第43-47页
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价值及其局限性第47-52页
    4.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积极意义第47-49页
    4.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理论的局限性第49-52页
        4.2.1 资本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深度不足第49-50页
        4.2.2 技术改良理论的自身存在逻辑矛盾第50页
        4.2.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实践困难第50-52页
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超越之路第52-59页
    5.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理论联系第52-55页
        5.1.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52-53页
        5.1.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与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同一性第53-55页
    5.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对于实现科学发展的启示第55-59页
        5.2.1 深化市场经济规律认识,形成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第55-56页
        5.2.2 健全科技发展方向的民主参与制度,为技术的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第56页
        5.2.3 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自觉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第56-57页
        5.2.4 坚定科学发展观的理想信念,走科学发展道路第57-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氢青蒿素对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及MRP2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锁定钢板工作长度对股骨干骨折力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