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模板直接致孔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表面图案化构建方法 | 第11-14页 |
1.1.1 光刻技术 | 第11-12页 |
1.1.2 纳米压印技术 | 第12-13页 |
1.1.3 纳米蘸笔技术 | 第13-14页 |
1.2 水滴模板法简介 | 第14-18页 |
1.2.1 水滴模板法机理 | 第14-15页 |
1.2.2 水滴模板法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2.3 水滴模板法应用 | 第16-18页 |
1.3 水滴模板法方法学改造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3.1 实施方法学改造 | 第18-19页 |
1.3.2 非水滴模板水滴模板法构建 | 第19-20页 |
1.3.3 水滴模板法进一步发展瓶颈 | 第20-21页 |
1.4 本课题的目的以及意义 | 第21-2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2-27页 |
2.1 实验原料以及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2.2 实验样品制备 | 第23-26页 |
2.2.1 新型水滴模板法方法学研究样品制备 | 第23-24页 |
2.2.2 3D结构基底图案化样品制备 | 第24-25页 |
2.2.3 超疏水样品制备 | 第25-26页 |
2.3 实验测试方法 | 第26-27页 |
2.3.1 样品表、截面形貌分析 | 第26页 |
2.3.2 样品表面浸润性分析 | 第26-27页 |
3 新型水滴模板法方法学研究 | 第27-37页 |
3.1 引言 | 第27-2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3.2.1 聚合物本体平面材料制备 | 第28-29页 |
3.2.2 聚合物材料表面致孔 | 第29-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4 3D结构基底图案化制备 | 第37-45页 |
4.1 引言 | 第37-3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4.2.1 PMMA管材表面致孔 | 第38-39页 |
4.2.2 PLA棒材以及四棱柱表面致孔 | 第39-42页 |
4.2.3 PS球体表面致孔 | 第42-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5 超疏水材料制备 | 第45-54页 |
5.1 引言 | 第45-46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5.2.1 微米级弹性体突起阵列制备 | 第46-47页 |
5.2.2 不同直径单层二氧化硅粒子制备 | 第47-49页 |
5.2.3 微纳复合PDMS突起阵列制备 | 第49页 |
5.2.4 接触角分析 | 第49-52页 |
5.2.5 样品疏水性理论解释 | 第52-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总结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在学 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